首页 女生 科幻空间 媚色无双

媚色无双 第102节

媚色无双 假面的盛宴 6919 2024-06-30 06:37

  是你们让魏王卸职交兵权的,现在要么是魏王卸职改升枢密使,要么回归他皇子原位,为了犒赏他为了大梁征战十年,太子之位当仁不让。

  合则他们争了半天,就是给人铺路了?

  如果早知道这样,他们也许不会这么急着让魏王卸职交兵权。

  可千金难买早知道!

  一时间,大殿上一片寂静,鸦雀无声。

  这时,太和帝清了清嗓子出声了。

  “朕觉得赵大人所言甚是有理,有功不封有功不赏,确实寒了人心。就不知诸位大人以为如何?这些年诸位爱卿一直让朕立太子,也是朕自觉龙体还成,总要多看几年,可此事确实为难啊,朕也不好寒了儿子的心。”

  吴丞相站了出来:“臣请奏,升魏王为枢密院枢密使。”

  “臣附议。”

  “臣也附议。”

  “臣附议。”

  大殿上附议声一片,太和帝却眼中闪过一抹讥诮。

  第91章 第89章

  89

  退朝后, 众大臣鱼贯走出大殿。

  不像往日,今日众人倒是罕见沉默。

  吴丞相几个大步走到赵勤成面前,咬牙低声道:“赵公, 这么做对你有什么好处?”

  此时收敛锋芒一派老态龙钟的赵勤成,抬目看了他一眼, 道:“这么做对老夫没什么好处。”

  “那你还――”

  赵勤成抖了抖衣袖:“吴大人着相了, 也许吴大人将女儿送进宫时, 便着相了,便已不是当年的吴渭中。”

  “你――”

  吴丞相怒目而视,须发怒张。

  若是旁人被一朝丞相这么看,恐怕早就吓得半死, 可赵勤成不是一般人,他横跨两朝, 屹立朝堂多载,吴丞相还没入朝时,他就是职掌军政大务,又怎会怕一个吴渭中。

  “吴大人难道不觉得近些年朝堂乱象频出?到底为何, 诸位心中有数, 看在同朝为官多年的份上, 老夫劝吴大人一句,若吴大人当年辅佐陛下, 还称得上只为朝廷, 没有私心,可当你把女儿送进宫,吴贤妃又生了赵王以后, 你就只剩了私心。怎么也不想想, 当年你们是怎么把陛下辅佐上位的, 如今同样的路数又用在赵王身上,陛下岂能容你?!”

  说完这话,赵勤成就施施然走了。

  还未走出宫门,就被一个内侍请着往内廷去了,独剩下吴丞相一人愣在当场,久久回不了神。

  一众下朝的官员,看情况不对,皆避开吴丞相走。

  须臾,吴丞相一甩大袖,往宫门外走去。

  他步履如飞,走得极快。

  他错了吗?他没错!

  当年他们这一派是陛下死忠之臣,陛下登极后,他们自然跟着水涨船高。当年可是陛下,如今赵王是他外孙,他辅佐对方何错之有?

  只是他没想到,他向来做得隐晦,又让赵王低调让与晋王秦王二人,依旧能让赵勤成这个老匹夫看出来。

  这些话到底是赵勤成想对他说,还是陛下通过对方之口敲打他,吴丞相已经不想去深思了。

  他只是觉得今日自己太急了,方绪和李瞻这两个老东西都没跳出来,偏偏他跳了出来,也是此事为他主导,他筹谋多时,一时胜利在望,忘乎所以。

  见吴丞相飞似的走了,走在后面,隔着一丈距离的工部尚书方绪与史部尚书李瞻对了一眼。

  只这一眼,二人便若无其事又继续往前走。

  这一眼的内容只有他们自己清楚,看样子历经多年,陛下那点心思还是未改,对秦王/汉王还是妨碍。

  只是李瞻并不急,因为他知道方绪和吴丞相比他更急。

  .

  赵勤成被引去紫宸殿,太和帝已在此等他多时。

  “今日多亏赵公鼎力相助。”

  赵勤成摆了摆手,道:“陛下无需此言,老臣年事已高,本该早已告老,陛下留老臣这几年,老臣知晓定然是有用处。老臣此番不为己,不为陛下,只是为朝廷为大梁。近些年来,朝中乱象频生,老臣曾私下与陛下说过,国不可无储君,储君一日不立,一日国不得安宁,如今陛下既已决意,老臣自然甘为牛马,为陛下尽最后一丝力。”

  “朕惭愧……”

  太和帝说了一番君臣之谊的话,赵勤成也回了一通场面话。

  话说到末尾,临到赵勤成告退时,他突然问了一句:“陛下已经想好了?”

  太和帝知道赵勤成问的何意,这件事他早些年已经想好,只可惜一直为人掣肘,现在重提,不过是时机已到,也是不该再拖下去了。

  “晋王心性柔奸,秦王暴戾,德行有亏,众人各有朋党,唯朕这第三子,因母族不显,早年为人所逼,远走边塞。事实证明这么多年来,朕没看错他,历来武人只服强者,只服军功,而文官……如今他所欠缺的,也只是政务以及朝堂上的经验。”

  所以这次提到立太子是假,让魏王名正言顺入朝才是真。

  太和帝这番话,可谓说得推心置腹,只有提到文官时,他措辞含蓄,大概也因为是赵勤成是文官出身。

  恰恰是文官出身,赵勤成才知道文人多相轻,读书好的人必然心眼多,而心眼多的人斗起来自是那群武将比不了的。他所说的朝堂乱象,何尝不是这群文官们搞出来的。

  “罢,老臣年事已高,这些事已不是老臣有余力去操心的了,还望陛下保重龙体,老臣这一去,大概没有再相见之时,老臣会在家中日日求得上苍庇佑陛下,庇佑我大梁。”

  太和帝泪目。

  君臣二人执手相看泪目。

  这片君臣之情,连冯喜都不免在一旁用衣袖擦了擦眼角。

  最后是太和帝亲自把赵勤成送出紫宸殿的,一直目送着这位为大梁鞠躬尽瘁多年的老臣,背影慢慢消失在宫门后,

  .

  今日朝堂上发生的事,以极快的速度传遍整个朝野内外。

  有人顿足扼腕,有人摔杯大骂,可谓众生百态。

  不过事已成定局,如今显然不是该去追究魏王到底该不该升任这个枢密使,而是怎么弥补挽回自己的损失。

  今日这一出显而易见,太和帝并没有放弃多年前的心思,还想着立魏王为太子,而之所以闹这么一出,想立太子是假,想让魏王入朝是真。

  皇子不得入朝,因此在朝堂上拉拢朝臣,必然有个‘代理人’。如此一来虽迂回地和朝臣们有了联系,但也不是没有弊端,你只能通过侧面来向朝臣们证明你具有让他们投靠的资格。

  这个资格就有些复杂了,诸如你受皇帝看重,诸如你母族是何等地位,妻族又是何等人物,你这一系有没有可当标杆的人物。

  大臣们也不傻,皇子那么多,你非嫡非长,也不占优,就红口白牙让人投效你。从龙之功人人想,但前提你具备潜龙之相,不然今日投你门下,明日他人得等大宝,这笔买卖就做得太亏了。

  毕竟从龙也不是全然没有危险的,一不小心当了未来新帝的死对头,一辈子的仕途都玩完。

  也因此,这个过程是漫长而艰难的,因为你在拉拢,别人也在拉拢,大家都在角逐。

  秦王为何每年都要在冬狩上夺得魁首,不就是想在群臣面前展现自己?!

  可若能亲身入朝,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,你做的任何事都可算为你的功绩,你和朝臣来往,也不算是拉拢朝臣,同朝为官多有情谊,自然而然可聚拢一批人在身边。

  这些年,魏王之所以能待在边关安稳无恙,一来是经过其多年经营,西北军早已被经营得铁桶一片,尤其他在军中威望之高,常人难以超出,最重要的还是因为不在京城。

  在那些常年待在京城的大人们眼里,不在中枢不足为惧,武将安可治国?治国乃文人之事。

  恰恰魏王利用这种心态,才打了迂回一仗,告诉他们功高盖世,盖得可不光是军中那一片的世,也能进入中枢与尔等博弈一番。

  而魏王出任枢密使,同时也代表着一个讯号。

  这个讯号所有人都接受到了,在立储和未来大位继承人上,群臣不可能不看太和帝的意思。

  如今太和帝的意思有了,魏王当了枢密使,把其他皇子比得一无是处,众大臣难道不考量一二?

  当然要考量!

  所以今日来方家‘开会’的人,明显少了几位。

  便装来到方家的秦王甚为恼怒,好不容易等方绪与几位秦王党的朝臣议完事,刚见方绪走进来,他便先问议的结果,再谴责当时为何不阻止魏王入朝。

  方绪一把岁数了,被女婿如此扫面子,脸上也带了几分怒色。

  “殿下当时不在朝中,自是不知情形,姓赵的那老匹夫临告老之前闹得这一出,当时谁敢辩驳,他便能杀鸡儆猴扒了谁的官皮,谁敢冒此风险?当时只有两条路,要么立魏王为太子,要么同意他出任枢密使,若是殿下,你会如此抉择?”

  他什么都不想选!

  看似今天魏王未得逞当上太子,只是退而求其次出任了枢密使,但都知道这不过是个开端,他本身就是冲着太子之位去的。

  如今他大势已成,旁人落后得又岂是一步两步?

  秦王也看出方绪恼了,咬牙放低姿态道:“那不知岳父大人与其他朝臣商议的如何?可拿出什么反制的章程?”

  方绪道:“反制的章程倒没有,如今只能联合其他人,一起请奏让皇子们入朝观政。”

  秦王一愣,再是惊喜:“这般做可行?”

  “可不可行,这也是唯一能扳回一城的办法,如若坐视魏王入朝不理,你等将大势已去。”

  方绪不愧是多年老臣,可谓是老谋深算,他并未说‘你’,而是用了‘你等’,自然而然将秦王晋王赵王汉王等人绑在了一处。

 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,反正多年来这些人也没少联手对付魏王,今日联手也无什么障碍。唯独就是秦王之前和晋王闹了不睦,两人因那弩之事,连表面上的一层皮都撕毁了,如今再求联手,岂不丢脸?

  方绪自然知道女婿在想什么,道:“此事倒不用你出面,你出面也没什么用,晋王那由老夫出面,他那两位侧妃,一人乃贾家之女,一人乃白家之女,这两家虽面上不够显赫,却是底蕴深厚,家中在朝中为官的子弟不少,也是一股力量。至于吴渭中和李瞻那,想必他们比你更急。”

  “如此倒是谢谢岳父大人了。”

  方绪微微一摆手,翁婿二人又说了几句话,秦王便匆匆而去。

  到底他是皇子,哪怕明面上都知工部尚书方绪是他岳丈,两人也不能把私下来往摆到明面上,不然朝中御史的口笔不饶人。

  等秦王走后,方绪也忙去了。

  忙了一日,等晚上回房歇下,方夫人也知丈夫是为了女婿在奔波,不禁叹道:“也不知当日让如儿嫁到皇家到底对不对。”

  女儿心性高傲,嫁过去多年不受秦王宠爱,方家人岂能不知,只是双方联姻怎可能看重儿女私情,看得都是‘大义’。

  仅秦王世子是为秦王妃所生就足够了,方绪为秦王忙里忙外,也不光是为了秦王,更多是看重外孙。只要有这一层关系在,只要秦王世子一日还是世子,秦王妃受不受宠其实并不重要,方家还会被死死的绑在秦王这条船上。

  其实现在方绪也不知当时这么做是不是错了,不过事已至此,只能一条路走到黑。

  .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