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洲联邦横空出世,给中国的冲击也不小。
当时,中国确实制订了一份入侵欧洲的作战计划,只不过还在战争部的档案柜里,没有交给黄瀚林审批。
下令制订这份计划的,就是牧浩洋。
做为军人,牧浩洋的首要任务就是捍卫国家利益,而做为战争部长,牧浩洋就必须考虑大战后的国家利益。
要知道,在澳洲会战结束之后,已经能够看到胜利的希望了。
结果就是,五月底,牧浩洋就让周渝生组织了一批参谋军官,秘密制订了入侵欧洲大陆的作战计划。
当时,这份计划还处于雏形阶段,很多细节部分都没解决,而且也没有陆军参与。
牧浩洋做这些事,说白了就与法德意最担心的问题有关,即为了防止在战后出现一个强大的西方国家,中国肯定会彻底打垮西方同盟集团,并且瓦解西方的同盟基础,让西方保持分裂状态。虽然欧洲国家还没有卷入这场战争,连英国都保持中立,但是一个统一的欧洲肯定是潜在威胁,甚至有可能超越美国,成为中国最大的威胁。不管从哪个角度考虑,中国都应该阻止欧洲统一,特别是在中国已经掌握了战略优势,坚定的迈向最后胜利的时候,更得盯住欧洲。
对牧浩洋来说,如果外交手段发挥不了作用,军事手段就是唯一选择。
以中国军队的战斗力,以及欧洲的状态,占领欧洲大陆绝对不是什么难题,也不存在多大的难度。
根据战后披露的消息,在七月初,牧浩洋专程找到返回北京的魏成龙,向他询问了几个与欧洲有关的问题,即能够在多短的时间内征服欧洲大陆、需要为此投入多少兵力、有没有无法解决的难题。当时,魏成龙给出的都是正面答复,如果动用大陆战场上的兵力,能在半年到一年之间征服欧洲大陆,没有无法解决的难题。
事实上,也正是在这个时候,牧浩洋开始认真考虑欧洲战略。
根据周渝生的回忆,在六月底到七月初,牧浩洋甚至暂时放下了攻打夏威夷群岛的作战行动。
也就是说,如果有必要,牧浩洋会选择首先攻打欧洲。
这一点,在中国陆军的部署上也看得出来。
到了七月初,魏成龙没有从俄罗斯大举撤军,在前线保持了四十个集团军,其中二十个集团军部署在俄罗斯的西部地区,面向波罗的海三国、白俄罗斯与乌克兰,此外在伏尔加河与乌拉尔地区,还有二十个集团军处于待命状态。也就是说,只要中国高层做出了进军欧洲的决定,中国陆军能投入六十个集团军,首批参战部队就将超过二十个集团军,足以保证迅速击败欧洲联邦国防军。
可以说,当时的局势紧张到了极点。
有证据表明,在六月底到七月初,黄瀚林听取了牧浩洋的军事汇报,而且肯定考虑过进军欧洲的问题。
甚至可以说,当时黄瀚林有点动心。
根据欧洲联邦在战后披露的一些外交资料,在二零五五年七月初,欧洲大陆战争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。
当时,欧洲联邦领导人没有一个能够睡上个安稳觉。
中国军队在战场上展现出来的强大战斗力,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料,特别是惊人的战略进攻能力。要知道,严格算起来,俄罗斯是在哈萨克斯坦会战之后才露出败像的,而到失败仅仅只有一年半。这期间,中国军队还在太平洋战场与中东战场上取得了重大胜利,打赢了伊朗战争与东北非洲战争,攻占了马里亚纳群岛与所罗门群岛,并且扫荡了澳洲大陆。如果中国军队没有在这些方向上投入重兵,而是集中兵力攻打俄罗斯,恐怕在二零五四年中期,俄罗斯就战败了。
毫无疑问,刚刚统一的欧洲联邦在军事实力上根本比不上俄罗斯。
更重要的是,欧洲联邦没有美国撑腰。
事实上,就算欧洲联邦与美国结盟,也很难获得美国的援助,因为中国军队肯定会立即发动进攻,等到大批美军到达欧洲大陆时,恐怕柏林、巴黎与罗马已经沦陷了。当然,欧洲联邦也不会把希望寄托在美国身上,因为美国都是泥菩萨过河,根本没有多余的兵力来保卫欧洲。
这下,欧洲联邦只剩下一条路可走了:跟中国结盟。
从时间上看,在六月底,即欧洲联邦宣告成立之前,法德意就在积极与中国进行外交接触,并且主动提出结盟。
只是,在最初阶段,欧洲联邦的策略是拖延。
说白了,就是尽可能的稳住中国,让中国相信欧洲没有威胁,从而不太重视欧洲,让欧洲有时间完成统一。
可是,当欧洲联邦问世后,拖延政策就不管用了。
要知道,不管有多少国家加入欧洲联邦,这个由欧洲人组成的大国,对中国都是一个潜在的威胁。
只要有威胁,中国就会把欧洲联邦视为敌人。
真要拖下去的话,中国很快就会失去耐心,而且会为了战后的利益,不惜代价的把欧洲联邦扼杀在摇篮里面。
不能拖,那就只能向中国摊牌。
七月二日,法国、德国与意大利驻华大使向中国外交部递交了联合照会,或者说是欧洲联邦的外交照会,正式提出,欧洲联邦在与中国结盟的基础之上,继续保持中立,但是为中国提供一切便利条件,比如允许中国军队过境、向中国开放港口与军事基地、为中国军队提供物资保障等等。
只是,这份秘密照会没有引起杜小蕾的兴趣。
有趣的是,在此前一天,杜小蕾与牧浩洋商讨过欧洲局势,因此应该非常清楚军方的态度。
从这个方面来看,杜小蕾的冷淡态度,肯定受到了牧浩洋的影响。
当然,就算没有受到牧浩洋的影响,做为外交家,杜小蕾也非常清楚,保持冷淡态度才能探得欧洲联邦的底牌。
事实上,这也确实产生了效果。
七月三日,欧洲联邦临时总统亲自跟黄瀚林通了热线电话,提出派遣总统特使,跟中国全权商讨结盟的事情。
结果,黄瀚林的态度也很冷淡。
很明显,问题出在欧洲联邦提出的结盟条件上。
如果欧洲联邦不参战,与中国结盟干嘛?
黄瀚林早就以国家元首的身份,向全世界的所有国家保证,中国不会在战争期间入侵中立国,也不会主动要求中立国做破坏中立的事情,比如向中国提供军事基地,因此欧洲保持中立,就能得到安全保障。至于欧洲提供的那些好处,对中国来说意义不大,因为中国还没有考虑把战线推进到大西洋上去。事实上,就算中国军队推进到了大西洋东岸,也不一定要依靠欧洲,在北非西部地区照样能够获得港口与军事基地,而且跟摩洛哥等国打交道,显然比跟欧洲联邦结盟好得多。
结果,中国的冷淡态度,差点使欧洲联邦瓦解。
当时,法国与德国主张参战,认为只有参战才能保证欧洲联邦在战后获得足够高的国际地位,意大利却反对参战,认为跟中国结盟就足够了,没有必要为了这场与欧洲没有直接关系的战争流血牺牲。
问题是,意大利的立场根本无法实现。
中国的态度,让法国与德国当局相信,中国正在准备入侵欧洲,而欧洲联邦国防军肯定打不过中国军队,不参战就等于灭亡。
最终,意大利做出了让步,或者说认识到了局势的紧迫性。
七月七日,欧洲联邦总统特使秘密到达北京,正式向黄瀚林提出,欧洲联邦将在完成统一之后参战,只提出了一个附加条件:只有在邦国超过十个的情况下,欧洲联邦才算真正完成了统一。
让欧洲联邦特使没有想到的是,黄瀚林提出了一个建议。
这条建议就是:法德意以武力完成统一,中国愿意为此提供帮助,比如出兵协助欧洲联邦国防军作战。
毫无疑问,这把欧洲联邦特使吓得不轻。
问题是,欧洲联邦能够拒绝中国的帮助吗?
在第二天的会晤中,欧洲联邦特使首先感激中国支持欧洲统一大业,表示欧洲联邦政府会考虑中国提出的建议,只是希望中国能够给予欧洲联邦更多的时间,以便争取到更多的邦国。
黄瀚林没有咄咄逼人,表示可以耐心等待,但是不会一直等下去。
到了第三次会晤,黄瀚林才正式提出,二零五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是最后期限,因为中国计划在二零五六年结束这场战争,因此不可能拖到二零五六年才与欧洲联邦结盟,必须在此之前处理好这件事情。
毫无疑问,这是中国向欧洲联邦下达的最后通牒。
随后,黄瀚林让魏成龙从俄罗斯撤出了二十个集团军,并且让部署在俄罗斯西部地区的部队后撤两百公里。
可以说,这是中国在表达诚意。
当然,这并不表示中国与欧洲联邦的问题就解决了。
七月十日,黄瀚林就正式指示牧浩洋,着手制订进军欧洲大陆的作战计划,并且在年底之前完成。
说白了,皮球踢到了欧洲联邦脚下,何去何从将由欧洲联邦决定。
问题是,这个安排,却难住了牧浩洋。(未完待续。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,欢迎您来起点(qidian.com)投推荐票、月票,您的支持,就是我最大的动力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