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女生 科幻空间 燃烧的海洋

第二百五十八章 金融战略

燃烧的海洋 闪烁 5027 2024-06-29 13:27

 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比,第三次世界大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,即最主要的战胜国不是债权国,而是债务国,而且是全球头号债务国。

  根据中国官方公布的资料,在大战结束的那一天,中国的债务总额已经突破一千六百万亿元人民币,相当于在过去四年多里,平均每一天产生一万亿的战争债务,而手持借条的就是东方同盟集团的其他成员国。

  显然,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。

  要知道,前两次世界大战的最大战胜国都是债权国,而且是全球最大的债权国,而且这个债权国就是美国。

  从某种意义上讲,也正是通过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向盟国借款,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从英国手里接过了世界霸主的权杖,成为了全球头号超级大国,也成功取代英国成为西方领袖。

  这次,中国的玩法与美国完全不同。

  可以说,这是中国打赢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金融战略。

  从时间上看,在大战爆发前二十年、甚至可以追溯到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后,中国就针对世界大战制订了一整套完整的金融战略。有足够的证据证明,最初制订这套金融战略的不是中国政府官员,而是一位归国的华商,即从未登上世界首富的位置、却是全球公认的最富裕的人,曾经在中国商政两界呼风唤雨的盛世平。

  从时间上看,盛世平力推的金融战略,在黎平寇担任总理期间就开始实施了。

  别忘了,黎平寇与盛世平是同学,两人的私交非同一般,而黎平寇在担任国务院总理的时候,就经常与盛世平碰面。后来,黎平寇在当上国家元首之后,推行的很多经济改革政策都与盛世平有关。从某种意义上讲,中国的民营资本能在黎平寇主政的二十年里,以举世震惊的速度发展壮大,最大的功臣不是黎平寇,而是盛世平,因为黎平寇本人并不是非常了解中国的民营经济。

  当时,盛世平甚至被外界称为“中国的影子总理”。

  盛世平所推行的金融战略,就是用债务取代债权,通过巨额债务,把更多的国家绑定在中国利益之上。

  说得直接一些,其他国家持有的中国债权越多,就会越支持中国。

  原因很简单,如果中国战败了,那么其他国家持有的中国债权就将变成白纸,甚至连白纸都不如。

  问题是,这是最核心的金融战略,不到世界大战就派不上用场。

  要知道,在和平时期,全世界最多只有一个国家敢这么做,因为在任何一段和平时期内都只有一个国家能够掌控全球金融,因此也就只有这个国家有能力扩大债务规模,让全世界为其买单。

  事实上,之前的美国就是这样的国家。

  在巅峰时期,美国欠下的债务,就算把美国拆散卖了都偿还不了,可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,并没有因此而破产。主要就是,那些持有美国债券的国家绝对不会让美国破产,因为美国破产,就意味着它们手里的债权将作废。

  其实,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中国就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。

  那么,在和平时期该怎么做呢?

  盛世平采用的办法很简单:提高人民币的币值。

  从表面上看,只是人民币大幅度升值,购买力增强。更深层的,则是人民币在升值的同时打压了美元。

  结合一些其他金融政策,就成了打击美国的最好武器。

  甚至可以说,在美元不再是全球金融唯一的核心载体的时候,美国就已经输掉了第三次世界大战。

  当时,最为显著的政策,就是中国首先让货币与黄金等贵重金属挂钩。

  不可否认,如此极端的金融政策给中国制造了很多麻烦,比如造成人民币对外升值、对内贬值的怪异现象。当然,这也不怪异,因为在人民币升值的时候,中国就成为了国际游资的避风港,而大量境外资本涌入,必然导致国内流动性增加,从而导致货币的实际购买能力降低。

  只是,这一政策,也彻底改变了国际金融秩序。

  要知道,当人民币的保值性超过了美元,那么美元就不是唯一的核心货币了。

  当然,这得有个前提,即中国有与美国相当的经济实力,不但要有能够为其他国家自由进出的国内市场,还要拥有其他国家所没有、却有必须有的东西,比如由尖端科技带来的先进产品。

  说得简单一些,要让其他国家接收人民币,除了要让这些国家的产品能够在中国市场上销售之外,还得让它们能够拿着人民币,在中国、而且只有在中国才能购买到国家发展与民众日常生活所必须的产品。

  当然,这也是美元能够独霸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基础。

  要知道,在美国鼎盛时期,美国生产的很多产品,其他国家都没有,比如在信息化时代每个人都必不可少的高端商用计算机处理器。直到二零二五年,美国都是全球唯一能够生产高端商用计算机处理器的国家。当然,美国的独门绝活绝对不止这一样,还有很多,数都数不过来。

  所幸的是,可控聚变核能技术为中国提供了类似的物质条件。

  结果就是,中国只用了十年就取代了美国,让人民币成为全球金融体系中,影响范围最广的货币。

  只是,中国没有走美国的老路,即在夺取金融霸权后就在货币上做文章。

  当然,这也与现实情况有关,即在大战爆发前,人民币、美元与欧元三足鼎力的全球金融格局已经形成,如果中国在货币上做文章,比如通过人民币贬值来掠夺其他国家,肯定会遭遇滑铁卢。

  事实上,大战爆发前的十年,可以看成是全球贸易最为公平的十年。

  主要就是,中国、美国与欧盟相互制约,都不敢轻易在货币上做文章,从而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较为公平的贸易环境。

  在此期间,人民币仍然在升值,即便速度不快,趋势也没有调转。

  可以说,这是盛世平所推行的金融战略中,最为关键、也是影响最大的一步。

  要知道,在全球自然灾害结束之后,中美全面战争已经变得不可避免,谁都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肯定会打起来。

  当时,美国政府一直在抑制美元升值。

  虽然美元也没有大幅度贬值,但是在人民币继续升值的衬托下,也就在变相贬值,从而使美国经济像打了鸡血一样,在大战爆发前十年飞速发展,甚至大有反超中国、重新夺回全球第一大经济强国的趋势。

  可惜的是,这最多只是回光返照。

  战后,就有很多人认为,中国的金融政策,特别是维持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政策,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真正的导火索。原因有二:一是人民币升值严重威胁到了美元,从而有可能把美元排挤出国际金融领域,从而迫使美国不得不通过战争来解决问题;二是美国经济持续十多年的飞速增长,给了美国的精英份子一个假想,即美国的综合国力不比中国差多少,只要采取正确的战略,就能战胜中国。

  基于这两点,很多经济学家都认为,如果在大战爆发前,人民币没有继续升值,哪怕也没有贬值,第三次世界大战都不会在二零五二年爆发,很有可能延迟十年,而在十年后,美国肯定没有信心战胜中国。

  当然,这种看法有点偏颇。

  只是,道理却是正确的,即人民币在战前升值,绝对是中国打赢第三次世界大战最重要的基础之一。

  要知道,在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十分强烈的情况下,各国都在增持中国债权,甚至连美国的几大金融集团都加大了中国公债的持有量。结果就是,在大战爆发的时候,人民币的实际币值已经被大幅度高估。

  对中国来说,这绝对是好事。

  原因就是,在战争初期,中国可以在人民币的币值被高估的时候,大量发债,然后在海外大量收购各类战争物资,而随着人民币的币值回落,或者说贬值,等到中国需要偿还债务的时候,负担已经大大减轻。

  结果就是,中国在大战期间欠的债越多,反而越有可能打赢这场战争。

  要知道,欠的债越多,就意味着中国掌握的战争资源越多,意味着在货币严重贬值之后实际偿还量越少,更加意味着那些大量持有中国债务的国家必须全力支持中国,以免手里的债权变成废纸。

  可以说,这也正是盛世平制订的这套战争时期金融战略的精华。

  也许,在制订这套金融战略的时候,盛世平并没有想到,巨额外债,还会成为中国在战争即将结束时,所拥有的最有价值的谈判筹码。只是不可否认,正是盛世平这个很少抛头露面的华商,在二十多年前,就为中国打下了胜利的基础。要说贡献,盛世平绝对不在黄瀚林等国家领导人之下。

  当然,能够有此认识的人并不多。

  所幸的是,黄瀚林是黎平寇培养的领导人,而且一直在黎平寇手下工作,所以非常清楚盛世平制订的金融战略的巨大价值。

  在使用这套金融战略的时候,黄瀚林也是驾轻就熟。(未完待续。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,欢迎您来起点(qidian.com)投推荐票、月票,您的支持,就是我最大的动力。)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