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女生 科幻空间 苏厨

苏厨 第113节

苏厨 二子从周 6811 2024-06-29 14:06

  但是大理人搞不明白童谣的暗示,恰逢大宋小神童游历到此,华丽登场随口点破童谣中的谜题……

  高公子安排下天罗地网,单等侬智高到来,结果侬智高遁地而行,绕过了天罗,潜近高公子身边,暴起而出,欲对高公子不利!

  幸好高公子也是天选之人,关键时刻,大理西寺佛塔大放光毫,将侬智高重新打回人身!

  大理寺塔上迦楼罗乃天龙八部之一,接着只听天上传来一声清越长吟,一条小小的玉龙从天而降,化作神兵!

  地龙终不是天龙对手,高公子只轻轻一剑,便让侬智高束手就擒!

  越传越神,越描越真。

  你们知道不?侬智高一路过来,沿途州郡都不敢将他放出槛车,这是什么道理?就是怕他双脚落地,沾了地气,用地遁之术再次溜掉了!

  第一百七十章 快递小哥

  大宋,汴京。

  赵祯端坐椅子上,对枢密使狄青问道:“汉臣,杨孔目还在闹?”

  杨孔目就是杨元卿,职务超级小,孔目官。

  之所以得皇帝垂问,还是因为侬智高。

  侬智高与大理国边境特磨寨酋长侬夏诚关系不错,归仁铺战败后,侬智高即携其母、弟、妻、子落脚特磨寨。

  他自己去大理诸寨借兵,他母亲阿侬则收拢余部三千多人,习骑练战,企图再同宋朝作战。

  大宋南边的文臣武将打战不行,玩阴谋那是不用教。

  先是那个大胆的番禺县令,如今新任的邕州知州萧注,抓到侬智高的一个裨将,给予了隆重的待遇,延入内室招降了他,搞清了关于侬智高的情报。

  然后打战不行的余靖,派孔目官杨元卿离间了依附侬智高的西山六十族族人,纠合几个部落突袭特磨寨,一举擒获了侬智高的母亲、弟弟、儿子。

  杨元卿本欲把这些人处以酷刑,烹杀解恨。然而广西转运司害怕是当地少数民族妄执,冒充领赏。

  于是余靖只好摒弃故欲,派杨元卿将侬智高的亲人们槛至北宋京城,待擒获侬智高后,再辨其母等真伪。

  过了几个月的监狱生活,侬智高的弟弟侬智光身染疯疾,殴打守兵,企图越狱。有人认为“养之无用,请戮之。”

  赵祯气坏了:“是你们傻还是我傻?!余靖欲存此以招智高,而卿等专欲杀之耶?”此后大臣们再也不敢提及此事。

  而恨侬氏入骨的杨元卿,宋廷却因他通晓少数民族语言,要他“若孝子之养亲”般地侍候侬母。

  气得杨元卿多次向上司“涕泣求归”,但是终未得到允许。

  赵祯所言,就是此事。

  狄青回道:“禀陛下,倒是不闹了,侬贼已然被擒获,至京之日,便是合族明正典刑之时。如今他倒是侍奉得殷勤。”

  赵祯微微一笑:“告诉他依然如故,以免侬母生疑自戕。”

  狄青应道:“是。”

  赵祯舒了一口气:“汉臣,此番总算是得竞全功了。”

  狄青低头:“臣惶恐,总是辜负了圣恩。”

  赵祯说道:“言重了,狄卿不可妄自菲薄,放你到这个位置上,自是要你将责任承担起来。”

  狄青点头:“臣遵命。”

  赵祯又转头对身边一位老者说道:“老师,此番大理之事,竟然有我大宋孩童参与其中,能点破童谣之中暗语,这算是真神童了吧?”

  老者是赵师民,天章阁待制兼侍讲,年轻时被推为“盛德君子”,年老后被称为“儒林旧德”,一生基本从事的教育工作。因年纪太大,屡次请求外任,从中枢退休。

  现在终于得到赵祯许可,这次是来和赵祯辞行的。

  这老头自己就是神童,九岁能诗,记忆力也是变态的惊人。赵祯读《汉书》的时候,询问那时候的长安到底是什么样子,所有讲官异口同声,这件事情,陛下你问老赵就对了!

  果然,老头引经据典,“因陈自古都雍年世,旧址所在,若画诸掌。”絮絮叨叨,给赵祯讲了一篇长安城古今变化通考。

  一辈子从事教育工作,相当有发言权,老头自然还是先拿君子朝乾夕惕那一套劝谏了赵祯,然后说道:“那首童谣,说白了就是字谜而已,那样的东西,老臣反手便能做出几十首来,无足殊怪。”

  赵祯说道:“此子之前张象中有表提及,道是幼得神授,叫什么元素周期,不过记不全了。如今象中在成都不回,便是要以毕生之力镶补。”

  赵师民答到:“神怪之说,存而不论。陛下,君子所尽者,人事也。新莽最讲究纬候图谶,而祸不积年,为识者所笑。陛下当引以为戒。”

  只一句话就给皇帝堵了回去。

  “至于神童之说,老夫认为,一株好苗,如果催发过甚,反而会长不壮实,最后毁掉。”

  “一株苗木,不经二十年生长,终不能成栋梁,此乃自然之理。”

  “真宗朝童子试,本意是寻求茂才。然风气一成,士大夫家对孩童煎促过甚,结果无数本该成为栋梁的好苗子,精神涣散,至有失心者。”

  “陛下,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。既是茂才,总会于十年二十年后,涉足科场,擢取高第,而后为朝廷试职,量才授用。如此方能抑侥幸,崇真实,这才是真正的培育之道。”

  “眉山神童之事,老臣以为陛下应该这样看:正是因为眉山江卿的举措——家有塾,党有庠,乡有序,国有学。推文字而尚义理。于是风俗敦厚,体国公忠,诸多得学少年中,理所当然就有了出类而拔萃者。”

  “让大宋更多的孩子,能够读上书,陛下方能得到更多的人才。”

  “童子科中,固然许多后来都成了国家贤臣。如杨亿、宋授、晏殊等。然当今天下,非比上古。”

  “战国时得一士便可成强国,如今却是俊良平庸皆有所用。因此应该善导风气,厚培根基,多开而广植,以待林中之秀。”

  “陛下,眉山江卿的做法,方是万世良策。”

  赵祯点头:“老师所言,总是老成至理。想到今后不能再得耳提面命,我这心里……”

  赵师民眼中含泪:“老臣也舍不得陛下,然今臣已老迈,庸钝不堪驱使,自当避位,以便陛下拔擢能力之人,这也是人才递进之道。君臣之义,臣纵在外郡,也永志于心。”

  赵祯举手,内官上前递上一卷丝轴:“这是我为老师写的诗,就请老师在耀州珍摄精神,安养身体。要是我想你了,再次召你入京,老师可不得推辞。”

  赵师民感动得一塌糊涂:“老臣谢过陛下隆恩。”

  ……

  苏油他们终于重新启程了,同行的还有大理出使大宋的使节——高智升高大帅哥。

  出使道路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,广南东路西路那帮糊涂官苏油实在是信不过,便建议高智升走水道,沿江而下到叙州宜宾县停下,然后听候四路制置使张学士的安排。

  张学士是中央大员派出来外任的,对朝廷的动向掌握得更加清楚,京中也有各种关系,高兄你找他援引,断然无错。

  到了中国,你就收起大理儒释共治那一套,佛学用于士大夫交往,显摆显摆学识,去寺庙布施,讲经,都是可以的,如今大宋的士大夫,自己都喜欢这样做,这是雅好,更是高兄个人风格,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。

  但是一旦与朝廷公使来往,牢记儒家正统,言则引孔孟,行则依周礼,擒侬智高那套传说神话就别提了,只说乱臣贼子,人人得而诛之,大理虽处偏鄙,也有义节之心。

  这才是把准了大宋君臣的脉门。

  如今大理与大宋,就北面和东面相接,东面侬智高叛乱初平,广南官员们对外人忌惮无比,延边蛮峒,也不见得就心服。要是玩一个劫囚车,那大理才是黄泥掉进裤裆,不是屎也是屎。

  而北面,有二林部为中介,大家都知根知底,走这条路,相互间忌讳就少得很多。

  啊对了,记得路过眉山时,把我采购的那些东西交给我家八公……

  高智升连连点头,完全没有被苏油当快递小哥用的自觉。

  兄弟待我真是赤诚,我得明润,如鱼之得水也……

  进入金沙江,两支船队便告分手,高智升带着贡物、俘虏沿江顺流东下,而二林部,则逆流进入安宁河。

  第一百七十一章 陆路

  安宁河谷,后世四川第二大平原,也是最大的风区。安宁河和金沙江的入口处,以后会出现一个著名的钢铁城市——攀枝花。

  二林部给土地庙搞的几块大磁铁,就是在这里发现的。

  可如今两者之间还隔着一个大理的建昌府,也就是后世的西昌,苏油只能流着口水看着滔滔河水:“鞭长莫及啊……”

  陈慥这几天已经疯了,没事儿就躺在甲板上晒宝贝。

  真的是宝贝,金银那都太低档,什么红绿宝石,犀角象牙,蜜蜡琥珀,这些都是论箱。

  还舍不得让快递小哥先给他带回去,非要随身才安心。

  没事儿就拿出来显摆:“明润,快来快来,你看这块琥珀里边有一只大虫子……”

  苏油转头笑道:“要不是我捅你腰眼那一下,你可就把高兄得罪了,哪里能一柄剑换来这么多好处?”

  陈慥不认这个帐:“明明是我仗义豪爽,高兄才折节下交。这叫侠士高风,重义轻财。”

  苏油便伸手:“那这块琥珀我很喜欢,送我吧。”

  陈慥赶紧把琥珀压箱子里:“想得美!高兄给你的东西肯定更好。走开走开……哎呀你放手琥珀这东西摔不得……”

  河谷两边都是平地,放眼连绵的稻田,这一带也是精耕细作之区,种稻历史悠久,至少比眉山悠久。

  已经是收割时节,稻子沉甸甸地坠着,又是一个丰收的年景。

  不过农人就辛苦了,顶着烈日在地里收割。

  这一带地下其实也有盐,如今还无人知晓,苏油也没有准备告诉大理人。

  沿途庄子不少,好些都是二林部的产业,大船开始一路买新谷装新谷。

  这生意已经做得精了。

  李拴住一直都在玩粗糙的测量仪,苏油给他设计了一个测量记录本,记录途径各处的日期,各测量点之间的距离,水平角,高度角。

  到了晚间,苏油和拴住还有范先生则一起计算数据,制作出三角锁比例图,落实到大纸上,变成一张粗糙的地图。

  标杆很粗放,测量工具也粗糙,因此以练习操作记录为主,没有指望一趟就能制作出精准的地图来。

  经过侬智高一事,范先生已经将苏油视为传人。

  一面摸索地图的制法,范先生一面则将沿河诸部的风土,习俗,资源,家支间的争夺,仇恨,联姻,战争……如数家珍般地告诉苏油。

  河谷上风很大,大船在河面上走着之字,船工们操帆让帆面灵活地切风,因此纵然逆水,速度可是一点不慢。

  三日之后,大船又进入了一个大湖——邛海。

  建昌府到了。

  二林部就在建昌府北面,但船行到此,便不再继续前行。

  越往北,二林部的势力就越大,他们在这里也有宅邸。

  建昌府是二林部采购中转大理马的集散地,因此他们的宅邸虽然设在城郊海边,但是占地非常广阔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