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女生 科幻空间 我在乱世做权臣(穿越)

分卷(187)

  宋佩瑜听闻这个消息后沉默半晌,命人将太后的尸体丢到官路附近的树林中。

  红琴念在主仆一场,特意将太后身上的配饰都摘下来带走,免得有人见钱眼开,冒犯太后的尸身。

  第115章

  宋佩瑜与重奕等人离开洛阳后就没再进城,连吃食都是在路过的林子里现抓。

  从仟县到洛阳,赵国使臣用了半个月。

  从洛阳到仟县,一行人只用了六天。

  这还是因为每人只有一匹马,不仅人要休息,马比人更需要休息。

  如果能每人三骑,日夜不休,从洛阳到仟县的时间甚至能缩短到两天,

  彻底离开仟县范围到达三不管地带前,宋佩瑜远远的就能看到仟县驻军等在赵国使臣队伍的必经之路上。

  神骏非凡的黑色高马疾驰到仟县驻军面前才猛地扬起上半身,飞溅的尘土和一往无前的气势直冲仟县驻军身下的军马,逼得它们连连后退。

  仟县驻军严阵以待的气势,随着躁动不安的军马七零八落。

  相比赵国使臣上一次路过仟县时,直到赵国使臣到达仟县城墙下,才慢吞吞走出城池的陈言舟。

  正挡在赵国使臣前面的驻军首领,面对重奕时的态度要谦卑得多。

  仟县驻军首领陶云如的马也被墨将激得下意识的后退,继而恼羞成怒,张嘴就要去咬墨将。

  陶将军连忙安抚好爱驹,立刻翻身下马,对重奕单膝跪下。

  他是在两天前,突然接到来自洛阳的八百里加急,密信上盖着大司马、大司空和大司徒的官印,却没有玉玺印记。

  命他在此处拦截赵国使臣,至少要将赵国太子和宋佩瑜其中之一暂时留在燕国,还不能因此惹怒赵国使臣。

  陶将军放下信后,立刻发现不对劲的地方。

  距离陛下寿辰刚过去六天,算算日子,岂不是陛下寿辰当天,赵国使臣就从庆山行宫出发,还要日夜兼程风餐露宿才行。

  赵国使臣怎么会这么早离开洛阳?

  难道赵国使臣又与洛阳的人产生矛盾,在陛下寿辰之前就从洛阳跑了出来?

  尽管满头雾水,陶将军仍旧按照八百里加急上的命令立刻点兵,前来拦截赵国使臣。

  早就见识过赵国太子的排场,陶将军的准备异常充分,他直接带了五千驻军来堵路。

  洛阳可真会给他出难题。

  在不能惹怒赵国使臣的情况下留住赵国使臣,至少留下主使赵国太子,或者副使宋佩瑜。

  既然不能动手,那就只能先声夺人,在气势上震慑赵国使臣。

  可惜这个计划好像还没开始施行,就发生了意外。

  陶将军单膝跪地,昂着头看向重奕。

  他不知道洛阳究竟发生了什么,也不会自作聪明的去揣测。

  陶将军完全按照那封八百里加急上的内容,劝阻赵国使臣,司徒大人让某提醒殿下和宋大人,你们答应燕国的事还没做到。

  宋佩瑜不敢在前方有人拦截的情况下,还让赤风像墨将似的狂冲,甚至还离得老远,就开始控制赤风逐渐减速。

  所以宋佩瑜比紧跟着重奕的平彰还要晚些来到仟县驻军面前,却刚好将陶将军的话停在耳中。

  难为这些老大人们还记得,重奕曾经承诺要在燕国和兖州、青州交界处建新奇货城的事。

  宋佩瑜主动下马扶起陶将军,三言两语间便套出陶将军的意图和陶将军所知道的信息。

  陶将军对咸阳的变故一无所知。

  他还以为洛阳皇位上的人是孝帝。

  宋佩瑜嘴角的笑容越发让人如沐春风。

  他不仅没纠正陶将军话中的错处,还特意顺着陶将军的话往下说,让陶将军以为自己猜测的没错,赵国使臣又与孝帝赌气,才会突然出现在仟县。

  被宋佩瑜瞪了数次,重奕才不情不愿的收回放在宋佩瑜脸上的目光,顺势在陶将军的劝阻下回心转意,勉为其难的答应陶将军,不立刻离开燕国,暂时在仟县停留。

  与赵国使臣同行的梁王和襄王却在犹豫后提出不同的想法,他们委婉的表示不想继续留在燕国,想要尽快回国。

  陶将军见重奕并不反对梁王和襄王先离开燕国,立刻做出抉择。

  他转身对梁王和襄王抱拳,某这就派人护送两位王爷出城。

  八百里加急的书信上,只要求他留下赵国太子或者宋大人,并没有提起梁王和襄王。

  目送西梁使臣和楚国使臣在梁王和襄王的带领下离开。

  已经决定暂时留在仟县的重奕,在陶将军的极力邀请下,暂时住进位于仟县正中央的将军府。

  风平浪静的过了两天,仟县才收到孝帝驾崩和多位亲王薨逝的文书。

  孝帝五皇子继承皇位,年号明正。

  陶将军亲自拿着从洛阳送来的旨意给重奕与宋佩瑜过目。

  听陶将军说孝帝在刺杀中驾崩,诸多亲王为了保护孝帝薨逝,平彰脸上不由露出诡异之色,连忙低下头,死死的盯着脚尖。

  好在陶将军的目光并没有放在平彰身上,也没注意到平彰的异常。

  他将手中的诏书递向重奕,先帝五皇子已于五天前继承皇位,年号明正,希望您能去洛阳观新帝的登基大典。

  哈原本不打算理会陶将军的重奕改了主意。

  他接过陶将军手中的圣旨,慢条斯理的展开,目光落在他刚才听见的那两个字上,光明磊落,堂堂正正?

  陶将军脸上的笑容凝滞,眼带狐疑的觑向重奕的脸。

  在他心中,明正二字也是光明磊落,堂堂正正的意思。

  但这句话从赵国太子口中说出来,却让陶将军觉得十分违和。

  他有种赵国太子说出这两个词语不是赞美,而是在嘲讽明正帝的错觉。

  宋佩瑜慢吞吞的将手上的折扇合拢,笑着与神色凝滞的陶将军道,请问陶将军,明正帝继位的文书是否已经通传全国?

  陶将军点了点头,将心头奇怪的想法压下去,认真回答宋佩瑜的话,文书从洛阳发出后一路西行,仟县是最后一个宣读旨意的县城。通知赵国、西梁、楚国,燕国新帝即将登基的文书也已经通过仟县发往各国,想来不出十日,贵国永和帝就会知晓此事。

  宋佩瑜笑而不语。

  十日?

  有慕容靖养的海东青在,最多三日。

  经过宋佩瑜的打岔后,陶将军又想起他一开始的任务,劝重奕回洛阳参加明正帝的登基大典。

  作为一名武官,陶将军的口才比许多文官还要好。甚至能在劝说重奕返回洛阳的同时,试探重奕是否知晓孝帝驾崩和多位亲王薨逝的内情。

  可惜他遇到的人是重奕。

  重奕能听他说话,已经是给了他天大的面子,怎么可能特意去回答他的问题。

  最后还是宋佩瑜满脸难色的拉住陶将军,明示陶将军别打听不该知道的事,免得惹祸上身。

  因为宋佩瑜的提醒,即使重奕答应陶将军会返回洛阳参加明正帝的登基大典,陶将军仍旧没能展颜,心事重重的离开赵国使臣暂住的地方,险些撞在迎面而来的人身上都没发觉。

  金宝主动侧身,让陶将军先过去。

  等陶将军彻底走远,金宝才大步走进门,从荷包里掏出个乌黑的药丸子放在手心给重奕和宋佩瑜看。

  平彰从金宝手心拿起药丸子,仔细检查后,才用随身的匕首将药丸子削下去大半,然后放在来福捧来的蜡烛上。

  经过诸多步骤,才取出里面的纸条。

  平彰瞥了眼已经闭上眼睛打瞌睡的重奕,将好不容易取出来的纸条递给宋佩瑜。

  宋佩瑜将放大镜悬空在纸条上面,米粒大的字立刻被放大好几倍。

  最前面的是红色的孝帝和恭王,接下来都是密密麻麻几乎贴在一起的红名,直到最后才有黑色的名字,最后是太后和红琴。

  这是在孝帝寿辰的闹剧后,死亡和失踪的人。

  平彰的目光从诸多红名上划过,不知是嘲讽还是感叹,真是倒霉。

  当日陈军先于燕军冲入孝帝举办寿辰的大殿后,大部分陈军都冲向重奕,小部分陈军冲向燕国宗室与朝臣。

  可怜庆帝与孝帝总共才活下来五个兄弟,竟然全军覆没。

  除了敬王府只没了老王爷和世子,还有几位小王爷,其余王府都如同恭王那般,一个男丁都没留下。

  反倒是被提前拖下冷静的五皇子躲过一劫,成为整个燕国宗室最为年长的男丁。

  也许正是因为考虑到五皇子年长,燕国才会捏着鼻子掩盖孝帝的罪孽,编出孝帝是被刺杀而亡的谎话,还给五皇子选明正作为年号。

  大概是希望五皇子能成为与他父、祖不同,能做个光明磊落、堂堂正正的君王。

  宋佩瑜摸了摸手臂上绑着的木盒,眼中闪过极亮的光芒,伸手去勾重奕的下巴。

  他的手指还没碰到重奕,重奕就如有所感的睁开眼睛,却没做出任何躲避的动作,甚至主动配合着下巴上的手指,抬起脸去与宋佩瑜对视。

  房间内的其他人万万没想到,这两个人竟然说动手就动手。

  好在他们的反应速度早就经过无数次考验,立刻各自转身,或是研究墙面或是研究椅子,恨不得能将耳朵也堵上。

  宋佩瑜将好不容易解开层层布绳,从手臂上解下来的木盒塞到重奕手中,语气中满是难以掩饰的愉悦,今晚开张,如果速度够快,还能回咸阳过年。

  重奕眼中却闪过明晃晃的失望,忽然伸手压在宋佩瑜的脖子上,嘴唇在跌入他怀中的宋佩瑜脸上一触即离,哑声道,我什么时候能开张?

  手掌不小心按到某个迅速变化的部位,宋佩瑜整个人都不好了,抬起头恶狠狠的瞪向重奕。

  你昨晚才开过张,还想怎么样?

  当天晚上,宋佩瑜就知道了重奕是想怎样。

  五天后,洛阳皇宫

  明正帝坐在御案后面,像是只还没成年就被赶离母兽身边的可怜幼兽,警惕又茫然的望着站在他对面的大司马、大司空和大司徒。

  朕已经按照你们的嘱咐,让人八百里加急给赵国太子送去数封亲笔信,邀请他来参与朕的登基大典。明正帝双手捧住脑袋,垂下的眼皮中皆是被逼到无路可走的茫然和凶狠。

  他还是成为了皇帝,但他失去了父皇和母妃,甚至连他的外公和舅舅们也没能从那场乱象中活下来。

  他被通知要成为新帝,便成为了新帝。

  不仅连自己的年号都不能决定,甚至登基已有整旬的时间,却连玉玺长什么样都没见过。

  这个皇帝做的与傀儡有什么区别?

  世上再也不会有他这般窝囊的皇帝。

  大司空不满的扣了扣桌子,苦口婆心的道,陛下是否还记得老臣的提醒?写给赵国太子的信中,不要忘记提起太后和陈国。

  明正帝深深的吸了口气才冷静下来,满脸忍耐的看向大司空,喉结剧烈的抖动了下,发出沙哑的声音,朕已经在信中告诉赵国太子,太后在乱象中被刺杀身亡。按旧例,她本该去与皇祖父合葬,但钦天监算出,三年之内太后都与皇祖父犯克,只能暂时将太后的灵柩停在寺庙中,等三年之后再议。

  陈国使臣中突然蔓延瘟疫,以至于全部病倒,陈国已经对洛阳发来国书致歉,并愿意支付陈国使臣在燕国延医用药的费用五十万两黄金,请燕国代为照料陈国使臣。如果赵国使臣中也有出现瘟疫的情况,这些黄金就都送给赵

  够了!大司空被明正帝犹如和尚念经似的说话方式吵得头疼,他失望至极的望着明正帝,我让你多与赵国太子说说太后和陈国,你就在信中说了这些?

  愚不可及!

  太后和陈国使臣大闹庆山行宫后,陈国在第一时间联系上燕国,付出让燕国满意的代价,并保证不会将孝帝谋害庆帝弑父篡位,庆帝遗诏中属意的皇位继承人是恭王的事透露出去。

  陈国同时要求燕国冷处理太后的事,不许任何人在燕国境内提起太后的所作所为。

  燕臣们几经商讨后,终究还是觉得皇室丑闻羞于与百姓启齿,与陈国达成默契。

  恭王薨逝,恭王的儿子们也都被刺杀身亡。

  如今宗室中能继承皇位的人,只剩下五皇子和敬王府的小王爷们。

  五皇子起码还是庆帝的亲孙子,且已到弱冠之年,没有如同太后那般野心勃勃想要干预朝臣的母亲,也不会因为头疼脑热就有生命之忧。

  五皇子成为新帝,也是掩盖孝帝寿辰当天发生的那些荒唐事的最好办法。

  燕国与陈国已经达成统一意见,夹在燕国与陈国之间,要看燕国和陈国的脸色生存的兖州和青州自然不会没事找事。

  黎国自顾不暇,根本就没派人来参与孝帝的寿辰。

  最难办的莫过于赵国使臣。

  赵国使臣离开了?

  燕臣们这才发现,赵国使臣已经在整个庆山行宫都陷入混乱的时候,悄无声息的离开。

  且不说燕臣们还惦记着,要让赵国使臣答应他们不透露燕国皇族丑事。

  赵国使臣答应燕国的新奇货城也没开始建造,燕臣们怎么可能让赵国使臣轻易离开?

  大司马等人立刻八百里加急给仟县去信,让仟县驻军拦下赵国使臣,至少要在赵国太子和宋佩瑜之间留下一个人。

  这是燕国的底线。

  洛阳的混乱尚未彻底平静,燕国找不出有分量的闲人去仟县将重奕和宋佩瑜请回洛阳,干脆让明正帝每天给重奕写信八百里加急送过去。

  大司空提醒明正帝多与重奕提太后和陈国的事,并不是让明正帝将燕国如何与陈国达成默契的过程,分毫不差的告诉赵国。

  而是想让明正帝暗示重奕,在赵国和陈国之间,燕国会站在赵国这边。

  因为陈国拿住燕国皇族丑闻的把柄,燕国才会暂时与陈国虚以为蛇。

  赵国想要在与陈国对立中争取燕国,不仅会对燕国皇族的丑事守口如瓶,还会让梁王和襄王也对这件事闭口不谈。

  只有将所有的嘴都堵住,燕国的脸面才能得以保全。

  大司徒将明正帝脸上的不服气和惊怒看在眼中,不动声色的将气得连身体都在摇晃的大司空拽到身后,低声道,陛下临危受命,有许多地方没能明悟也是正常,你既有心,就多与陛下说说各种道理,别对他有太高的期待。

  大司空眼中闪过讥讽之色,张嘴数次,终究什么都没说。

  想当年他们还嘲讽过建威,精心培养的侄子没了,幼子却被继室养废,恐怕要后继无人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