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穿越农家之双喜临门

第379章 民心

穿越农家之双喜临门 苏小尘 4356 2024-06-29 15:36

  铺子里的事情,不用王小芸操心,甚至不需要她去盯着。

  她便安安心心地和柳文升,在柳家村住了下来。

  最多,也不过再住二十多天。

  偶尔县城里有事情,她和柳文升才会去县城一趟。

  二十天之后,就是他们启程向京城出发的日子。

  在出发之前,柳文升决定先把村塾的事情定下来。

  在村里盖学堂,不像王小芸盖作坊那么费劲,所以在上冻之前,还是能盖起来的。

  柳文升接受投献,也不过是今年秋收后的事情。

  他就算抽成,也要等到明年庄稼成熟的时候,才能收到第一笔粮食。

  现在就盖村塾,他还是需要自己垫付资金的。

  柳文升性子平稳冷静,但是该做什么事情,他还是分得清的。

  既然打算盖村塾了,那么就早点盖起来,让孩子们早点受益。

  柳文升决定自己垫付资金。

  王小芸既然说了支持柳文升,此时也是主动的要出钱出力。

  她知道柳文升没钱,所以便拿出五百两银子,交给柳文升去做这件事。

  柳文升直笑王小芸财大气粗,盖个村塾竟然还要出五百两银子。

  原来,普通农户盖得土坯房子,三四间,就花个几两银子就能盖起来。

  就算是盖个五间青砖大瓦房,几十两银子也够了。

  王小芸吐了吐舌头,这才想起来,自己买的送给小雪的那个铺子,也不过花了四百两银子。

  那个铺子,可是上下两层楼,外加后院和几间住房呢。那还是在县城最好的地段的铺面。

  那个地段的带院子的民房,一般二百多两银子也能买下来不错的了。

  王小芸抽回了四张银票,把一张一百两的交给了柳文升。

  柳文升却也没接,而是从自己怀里拿出了两张银票来。

  二百两银子的银票。

  王小芸盯着银票,吃惊地问道:“相公,你怎么有二百两银子的?哪来的?”

  “省里和县里,各奖励了一百两银子。”柳文升骄傲的说道。

  原来,他中了解元,省里和县里都会有奖励的。

  就算是不是解元,单单是中举,都有些奖励。

  他是解元,得的最多。省里县里都各自奖励了一百两银子给他。

  其他新中举人,根据名次高低,也都有不同的奖励。

  但是除了前三名奖励多些,其他的举人也不过就是寥寥几两银子的奖励。聊胜于无。

  王小芸拿着那两张银票,好像中奖了一般,比她自己赚到一千两银子还要高兴。

  “相公可真棒啊。你怎么不早跟我说?”

  柳文升答道:“这是今天去县衙,孙县令才发下来的。这不,我就给你了嘛!”

  原来是才发的。王小芸就不跟他计较什么了。

  这是相公正儿八经的第一次挣这么多银子,王小芸可不舍得花。

  她把银票收好,然后从自己荷包里另外拿出二百两银子的银票,递给柳文升。

  “相公这二百两银子,我得拿来收好了,做个纪念。以后有孩子了,可得给他们讲讲他们爹的丰功伟绩。”

  王小芸拿自己的银票,换下柳文升的银票。这个举动,让柳文升又好笑,又感动。

  明明一样的银票,还要换来换去的。但是他知道,王小芸这样做,是对他的肯定,以及骄傲。

  自己的荣耀,能被妻子如此珍视,柳文升自然感动。

  不过,王小芸说的,以后有孩子的事,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。

  柳文升拿了银票,就去找村长了。

  建村塾可是大事,柳文升前脚去找村长,后脚这事就在村子里传开了。

  村民们这才知道,柳文升是拿着真金白银自己垫资建学堂,而且他收到的投献供奉,也全部用于村塾的后续开支。

  村里的孩子们可以免费上村塾,就连笔墨,都是村塾提供。

  能让自家孩子上学堂,是多少村民们想都不敢想的。

  如今有人在替他们着想,在替他们付出,他们除了心存感激,也将这份感动转化成行动。

  村长和族老们,在村子最好的风水宝地划出需要的范围,去县衙办地契的时候,县令还做主,给免了买地的费用。

  等到柳文升定好了砖瓦,就去找大龙叔问施工队的事情。

  大龙叔是包工头,有哪家需要盖房子的,他就组织同村的十几个青壮年,组队给人盖房子去。

  这次,大龙叔却组织了整个村子的男人过来。

  或者说,不是他去组织的,而是村子里,每家每户,都主动出了壮劳力,来免费盖房子。

  村民们都说,这是给村子里做好事,怎么能不出力呢?而且大家都不要工钱。

  就连王小芸请村里的妇人们给施工队做饭,妇人们都是不同意的。

  因为大家都知道,那些壮劳力们,到了饭点都各回各家吃饭,根本不打算给柳举人家添乱。

  人多力量大,施工的人们,自愿主动的加班加点,就希望在柳举人出发前,能看到村塾盖起来,不留遗憾的去京城。

  最近,王小芸发现自家的柴火也多了起来。

  平时她们烧锅灶,除了用玉米秸玉米芯或者麦秸之外,也是经常需要自己去捡一些枯树枝的。

  但是现在,自家竟然多了些棉花柴。

  柳家只剩下最后一亩地,根本就没有种棉花,这棉花柴是从哪里来的呢?

  而且枯树枝,甚至有些比较粗的枯木枝,也渐渐堆满了柳家的柴房。

  眼看着这柴火越来越多,整个冬天都不用担心没有取暖的柴火了,王小芸的疑心也越来越大。

  是谁做的好事呢?

  因为最近盖村塾事情多,柳家的大门是没有关着的。

  柳文升和王小芸也是没闲着的,柳文升是去联系先生,王小芸是工地和作坊两边跑。

  王小芸为了弄清事情,有一天就故意在家里藏着,没有外出。

  终于被她逮到做好事的人了。

  是村里的一些小孩子。

  小孩子们各个都那么淳朴天真,手上还都提着或者抱着柴火,偷偷摸摸地送到柳家来。

  王小芸有些泪奔。

  她盖村塾,是举手之劳。

  收获的,却是整个柳家村的民心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