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知夏从医院出来时, 阳光依然灿烂。她松开了江逾白的手,独自一人走在林荫道上。近旁远处的杂音传入她的耳朵,她听见喧闹的车流声、清脆的鸟鸣声、路人匆匆的脚步声, 然而她的内心一片寂静, 像是刚刚下过一场大雪, 厚重的雪堆妨碍了外界声波的传递。
她仰起头, 透过树叶的缝隙去窥视天空。
沈昭华的话又响在她脑海里。沈老师最后念了一首唐寅的《临终诗》――生在阳间有散场,死归地府又何妨,阳间地府俱相似,只当飘流在异乡。
沈老师很洒脱, 但林知夏很难过。
生与死都是未解的难题。
林知夏试着用各种理论来劝服自己, 或许死亡并不意味着自我意识的终结,而是另一种存在形式的开端。
她的思考持续了很久,无论她从哪个角度切入,她都无法相信沈昭华快要离开了。
林知夏在街上走走停停,江逾白一直跟在她的背后。他此时的沉默源于二人之间培养多年的默契。他大约等了十分钟,林知夏就转过身, 和他说:“我们回家吧。”
江逾白朝她伸手, 她立刻牵住他,就像漂泊在水上的渡船人抓紧一支船桨, 总之她用了很大的力气。
江逾白一边安慰她, 一边把她带回了家。
林知夏在家里睡了一个漫长的午觉。她梦见沈昭华康复了, 朱婵学姐从北京回到了省城。沈昭华领着她的学生们在学校附近的饭店吃饭。大家谈天论地,有说有笑, 庆贺医学奇迹的降临。
不过梦境与现实大概是相反的。
沈昭华的病情仍在不断恶化。
当年七月, 医院为沈昭华的家属们下达了一份病危通知书, 何远骞教授请了两个礼拜的长假, 林知夏在学校工作时也有些心不在焉。
盛夏的天气炎热,蝉鸣声声不歇,吵得她心烦意乱。
她不再用电脑审阅学生的论文,而是把论文打印出来,摆在桌面上,逐行阅读,再用红笔写下批注。她写字的速度极快,笔芯快要没墨了,在她换芯时,手机屏幕忽然一亮,沈负暄给她发来一条微信消息。
她点开微信,只见沈负暄说:“外婆走了。”
签字笔从林知夏的手中掉落,笔尖砸在一张雪白的纸上,撞出一个深色的红点。
*
沈昭华的葬礼在八月初举行。
那日又是一个晴天,当空烈日炎炎,殡仪馆里却弥漫着丝丝凉意。白色的绢花围成一个圆形,沈昭华的肖像画被挂在正中央,大厅的左右两侧摆满了花圈,贴着挽联。
这是林知夏生平第一次参加葬礼。此前她对死亡的认知较为模糊,而今日的一切景象都是如此的真实又真切。她抑制住悲伤的情绪,给沈昭华上了一柱香,并在心底告诉她:谷立凯老师当选了今年的院士,朱婵学姐在北京发展得很顺利,我的学生们也都在进步……希望您在天上也过得好。
她敬完香,就走到了旁边,刚好碰见沈负暄。
“节哀顺变。”林知夏轻声道。
沈负暄回她一句:“节哀顺变。”
他站姿笔直,左手垂放在身侧,食指紧扣大拇指的根部,按出深深的指痕。悲恸与哀思都只能表现在细微的动作里,他和他的父母都在尽力维持着家属的体面。人这一生中有多少需要忍耐的时刻?对于沈负暄而言,他正面临着艰巨的考验。
他微微侧过脸,与林知夏目光交汇。
林知夏也不说话,只等他开口。他松开左手,透露道:“外婆离世前一天,给谷立凯打过电话……”
林知夏忙问:“她说了什么?”
沈负暄如实转告:“拜托谷立凯收你做学生。”他解释道:“她不记得你多大了,也不记得今年是哪一年。”
林知夏可以想象当时的场景。那般景象又让她心口发涩。
葬礼结束后,她走出殡仪馆。天至黄昏,落日西沉,她和江逾白并排坐在轿车的后座。除了江逾白以外,无人能见到她的神情,泪水滑落脸颊,她伏到江逾白的肩头,开始小声抽泣。
今天的葬礼意味着正式的分别。
在林知夏的成长期,她几乎没有获得过来自奶奶或外婆的疼爱,而沈昭华恰好填补了空缺。她温和、慈祥、博学、教导有方,也是林知夏的提灯人。
“人的寿命只有几十年,”林知夏带着哭腔说,“时间过得太快了。”
江逾白语声缓慢:“沈老师说过,你记得她,就等于她没走。我们去水族馆秋游的那天……”
林知夏应声道:“老师给了我联系方式。”
对于当年的种种往事,江逾白只有一些隐约的印象。他根据模糊的记忆引导林知夏:“你参观实验室,她和你拉勾。”
“还给我办了助理研究员的校园卡,”林知夏闭上眼睛,“然后我就能去大学图书馆找书了,还能用学校的电脑免费上网,那天我好开心。”
无需江逾白提醒,林知夏自接自话:“她指导我发表了第一篇论文,送给我一笔奖金……后来我想做量子计算,她继续鼓励我,帮我联系了谷立凯……”
往日的场景清晰浮现于脑海。十多年前,沈昭华坐在她的办公室里,递给林知夏一份文件,记录了量子计算的研究前景。文件的正中央放着一块草莓糖,那是沈老师给的糖,很甜,很好吃。
“你是她的学生,”江逾白的嗓音愈显低沉,“她会在天上看着你。”
风停止了,光影斜照,他蒙住她的眼睛,泪水落在他的掌心。
*
江逾白的安慰,林知夏都听进去了。
因为她特殊的记忆力,每个人都能在她的心底永存。作为沈昭华的学生,她也会传承类似的理念――从这个方向考虑,她确实好受了许多。
隔天一早,林知夏照常上班。
生活逐渐平静,工作依然忙碌。
林知夏组织建立的四校联合研究组里,共有八十多位学者。林知夏不仅是副组长,也是全组最年轻的成员。她还要兼顾自己的课题组、量子科技公司的研发项目,因此肩上的担子比较重。自从九月开学以来,她整天早出晚归,满身热血,干劲十足。
即便林知夏的工作效率极高,偶尔也有忙不过来的时候。为了配合林知夏的工作,学院给她聘请了两位助理――这两人都是本校刚毕业的物理系研究生,聪明又勤劳,经常跟着林知夏一起开组会。
又因为谭千澈加入了四校联合研究组,他和林知夏在学术上的联系变得更紧密。谭千澈提议,每周四的下午,他和林知夏的学生们可以共同开一场组会,大家相互学习,相互帮助,岂不是一桩美事?
林知夏仔细一想,似乎有点道理。她询问了每一位学生的意见。除了徐凌波,其他学生都高举双手赞成,徐凌波的反对就没奏效。
于是,周四下午,组会的场面空前盛大。
林知夏和谭千澈的学生们聚集在一间非常宽敞的会议室里,每位学生都有长达十分钟的发言机会,林知夏的得意门生方怡雯负责打头阵。她上场之后,目光如炬,浑身散发着一股危险气息。
果不其然,接下来,方怡雯就用极快的语速,在短短十分钟之内概括了她近两个月的研究成果。她握着一支马克笔,使劲在白板上捣了捣:“我今天的报告,九分零三十秒,谢谢老师。”
林知夏表扬了她,又提出几点建议,都被她记了下来。
谭千澈的发言也很中肯。他的点评侧重于不同的角度,换句话说,他也能启发方怡雯。
林知夏不得不承认,谭千澈的学术水平确实很高。想当初,谭千澈在谷立凯老师的手下做博士,带过不少师弟师妹。他比林知夏更懂得如何督促学生奋斗,类似于林知夏在剑桥认识的那位印度学姐。
林知夏一边做着组会记录,一边听谭千澈说:“方怡雯明年就毕业了吧?”
“是的,”林知夏把方怡雯的未来安排得明明白白,“现在不少985大学招聘老师都要求有海外经历,我给方怡雯联系了麻省理工的研究组,等她明年博士毕业,她会去麻省理工做博士后。”
徐凌波正在台上发言,谭千澈懒得听他讲话,只低声告诉林知夏:“麻省理工的老板信任她,是看在你的面子上,她要是表现不好,会影响你的声誉。”
林知夏扣紧笔帽:“你……”
“嗯?”谭千澈对她极有耐心。
林知夏却说:“等组会结束以后,我们再聊吧,我想先听学生的报告。”
此时的会议室十分安静,徐凌波刚好卡壳了。他以为谭千澈正在和林知夏闲扯,却听林知夏说,她要先听学生的报告。
林知夏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,日常工作十分繁忙。她的时间无比宝贵――徐凌波当然清楚这一点。但他作为林知夏的学生,永远是垫底的那一个。新入组的学妹比他厉害几百倍,詹锐也将他远远地甩在背后,而林知夏从不批评他,甚至还很尊重他,愿意听他在组会上讲废话。
他蓦地停下来,望着林知夏:“林老师。”
“怎么了?”林知夏提醒他,“你刚才讲到你用tensorflow做出了溶解度预测。”
徐凌波猛吸一口凉气。
他往前走了一步,勇敢地说道:“林老师!我准备不充分。这个月的组会……我不参加了!您再给我一个月的时间……”
林知夏还没发话,谭千澈的学生崔一明就插了一嘴:“你要是在我们组,绝对会被延毕。”
徐凌波并不是第一次被崔一明羞辱。他早就习惯了这种羞辱。从前,他总是默默忍受,今天,他要争一口气。
他骄傲地挺起胸膛,为林知夏扳回一局:“你怎么知道林老师不会延毕我,也许我明天就延毕了呢?”
林知夏打断了他们的争执:“好了,不要在组会上讨论无关的事。”
谭千澈点名批评他的学生:“崔一明,你给徐同学道个歉。”
林知夏原本以为,像崔一明那样心高气傲的学生,根本不可能当众道歉,然而,崔一明犹豫片刻,就挤出一句话:“抱歉,徐同学。”
林知夏看了一眼手表,才说:“徐凌波,你让我给你一个月的时间,但是,时间不是我给你的,是你自己就有的。再过八个月,你的研三就结束了,延毕、辍学、按时毕业、优秀毕业的选择权,都在你自己手里。”
徐凌波没有回话。
他朝林知夏深深地鞠了一躬,随后,他拎起书包,缓步走出会议室,发疯般地跑向了图书馆。
组会仍在进行。
林知夏的新学生陈诗涵表现出众。她似乎是方怡雯的接班人,思维敏锐,反应极快。
林知夏和陈诗涵之间的沟通非常顺利――这也是林知夏喜欢做老师的原因。她的人生目标之一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,与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们共同成长。
*
本次组会结束以后,差不多是傍晚六点钟,学生们都去食堂吃饭了,林知夏和谭千澈留在了会议室。
林知夏一边收拾背包,一边对谭千澈说:“方怡雯的能力很强,也喜欢做研究。我把方怡雯推荐到麻省理工,是因为我相信她。”
谭千澈从座位上站起来。他卷起一本教案,夹在胳膊与身体之间:“有些博士生,论文写得不错,学术履历也好,但他们做不了独立科研……”
林知夏不假思索道:“我的学生,我了解,你不用多说。”
“方怡雯在你手下是还可以,”谭千澈与林知夏并排走路,“我的意思是,你别过度关注学生,替他们每一个人安排后路。你还年轻,时间要花在自个儿身上。你是天生做学术的料子,还有一家科技公司,应该能干出惊天动地的事业,小师妹。”
天光黯淡,暮色四合,谭千澈的影子落到了林知夏身前。他已过三十岁,依然很年轻,面容在校园灯光的照耀中更显英俊,就像几年前一样。
林知夏却斟酌着说道:“你……有点变了。我读本科的时候,你经常帮助杨术文。”
“我那时年轻。”谭千澈答道。他戴着一块价格高昂的瑞士手表。他低头看了一眼表盘。
林知夏又问:“想当年,实验室爆炸了,你送我去医院,帮谷老师收拾残局,是在浪费时间吗?”
谭千澈低笑一声,不再与她争辩。他们走出学校的北门,刚好碰上了江逾白――他仿佛自带光环,让人无法忽视,谭千澈停下脚步,与他打了个招呼,他还挺礼貌地回复:“我来接林老师下班。”
林知夏直接挽住江逾白的胳膊:“你等了多久?”
江逾白说:“我刚下车。”
林知夏的语气格外欢快:“太好了,我也刚出校门。”
江逾白和她相视而笑。两人之间的情意之深,简直不言而喻。
谭千澈就站在原地,看着他们上车离去。深秋的冷风吹过他的头发,他望向深广的夜空,望见了天琴座的织女星。
秋季的织女星最为明亮,位于夜空的东南方向。而上海那座城市,也坐落在省城的东南方――这个荒诞怪异的念头只出现了短短几秒钟,就被谭千澈抛之脑后。她早就结婚了,他暗自心想。
*
风卷落叶,轿车在马路上飞驰。
林知夏端正地坐在轿车后排,左手却搭在江逾白的腿上,隔着一条布料极好的裤子,她悄悄用手指画了一个圆圈。
江逾白握住她的手指。她偏过头,他亲了她的脸颊,引得她笑起来,片刻后,她问:“你见过你的堂妹了吗?”
上个月,江逾白全家迎来了一位新成员――jessica顺利地产下女儿,江绍祺做了父亲。江绍祺激动地无与伦比,整夜都没睡着,狂翻字典给女儿起名字。可惜他初中毕业就出国念书了,语文水平实在不行,他翻破一本字典,都没想出合适的名字。
jessica比江绍祺好不了多少。jessica虽然是新加坡华裔,但她自己都常用英文名,中文造诣较为一般。最后,还是jessica的父亲出面,根据外孙女的生辰八字,取了一个不错的名字。
江逾白介绍完堂妹的名字来历,林知夏就说:“我也想要女儿。”
江逾白心念一动,贴着她的耳朵问:“我们什么时候生?”
“再等等,”林知夏有些害羞,“我才二十三岁,暂时不想怀孕。”
江逾白极有先见之明:“先给女儿起个名字。”
林知夏记起她和江逾白共同创造的“林江机器人”。她停顿一下,念出一个字:“林……”
“林长缨,”江逾白问,“这名字怎么样?”
林知夏点头,由衷认可道:“好名字!”
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
我估计下章要到明早才能改完了qaq最后一章,夏夏的婚礼比较难写,到时候会发双倍红包!感谢大家的包容!磕头了!
――――――――
感谢在2020-10-11 00:00:02~2020-10-14 00:06:0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~
感谢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:风信子 1个;
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:樱樱桃桃、看世界青烟过、17223705 1个;
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:玉致 50瓶;宝宝一定要努力、大炙 40瓶;戳鹅鹅鹅鹅 35瓶;染霜 26瓶;20148705、25702730、出岫 20瓶;caramelcrab 15瓶;c'estvous、麻瓜 12瓶;凋亡小体、saint、司北、双倍幸运、罹曜、这团猫是你的吗?、黎明、之南、皮皮虾还是椒盐的好吃、飞舞 10瓶;抓猫的鱼 9瓶;红有三 7瓶;西恩酱、看世界青烟过 5瓶;kidami 4瓶;心晴满分 3瓶;面面不吃面、噗噗噗、小吴是我大老公 2瓶;木呢、时七、并不想起什么昵称、呱呱、sissi、huan、搞cp永不停歇、吃兔子的小萝卜、木十一、栗子甜不甜 1瓶;
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,我会继续努力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