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正的话让陈逊想起了前世看过的一篇文章。
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以弱胜强、以少胜多。
因为世上总是弱者多、强者少,所以这种以弱胜强、以少胜多的故事才会让人们津津乐道。
极端的强者只会是个例,大多数人都是普通的,所以大多数人都喜欢同情弱者,并从以弱胜强的故事中汲取养分,鼓舞自己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。
但事实上,在实际的战场上,在现实的竞争中,从来就没有以弱胜强的可能。以强胜弱、以多胜少才是真正的规律,才是切实的现实。
伟人就曾经说过:“在有强大敌军存在的条件下,无论自己有多少军队,在一个时间内,主要的使用方向只应有一个,不应有两个。我不反对作战方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,但主要的方向,在同一个时间内,只应有一个。”
选择一个主攻方向,就是为了在战争局部制造己强敌弱的态势,从而赢得局部胜利,然后扩大胜利态势,最终影响整个战争结果。
在这个观点上,伟人还说过:“中国红军以弱小者的姿态出现于内战的战场,其迭挫强敌震惊世界的战绩,依赖于兵力集中使用者甚大。无论哪一个大胜仗,都可以证明这一点。“以一当十,以十当百”,是战略的说法,是对整个战争整个敌我对比而言的;在这个意义上,我们确实是如此。不是对战役和战术而言的;在这个意义上,我们决不应如此。无论在反攻或进攻,我们总是集结大力打敌一部。”
中国战国时期的田忌赛马,就将这个道理揭示的非常清楚。
除了中国,国外以弱胜强的战例也都是这个道理。
在惠特灵大道战役中,罗马的力量在整个战局中处于绝对弱势,义军人数比骡马人多出二十多倍,但罗马人利用狭长的战场地形让敌人的人数优势荡然无存,再利用1v1的对战中,训练有素的职业罗马军人力量强于义军的优势,在战场上形成了以强胜弱的局面。
《圣经》中记载的大卫与歌利亚之战,巨人歌利亚凭借重甲和力量,战无不胜。而牧童大卫相比歌利亚,是绝对的弱。可大卫利用歌利亚不够灵活的弱点,避开近战肉搏,采取自己擅长的远程进攻,最终以己强攻彼弱,取得胜利。
那么,陈家庄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,优势在哪里?
首先,人数上不占优,官军是陈家庄兵力的三倍还多,所以这场仗不能在旷野上打成大规模的会战。
其次,补给上也不占优,陈家庄位于海湾内侧,广州包裹着整个海湾,官军可以依靠整个广州的补给,还能封锁海湾断了陈家庄从海外获取补给的途径,所以这场仗也不能打成消耗战。
最后,地理位置更没优势,陈家庄四面坦途,宜攻不宜守,若是死守陈家庄,官军可以从四面八方任意方位进攻,守军必将疲于应付,必败无疑。
看起来好像是一点优势都没有。
陈逊看向孙正,想听听他还有什么说法。
“你继续说,把你想到的都说出来。”
孙正受到鼓励,开始大胆起来:“官军有水陆两军,陈家庄距离海岸线还是有一段距离的,所以从水上进攻根本无从谈起。”
“因此,别看官军有百艘战船,其实这些战船也就是给步兵送送补给,对战事影响不大。”
众人听了都跟着点头。
“有道理,也就是说,其实暂时不用考虑来自水上的进攻?”陈逊问道。
“考虑还是要考虑的,但是主攻方向肯定不能选择在水上。”孙正回道。
因为无险可守,所以以攻代守已经成为了在场所有人的共识,因此孙正说“主攻方向”这四个字并没有什么问题。
“那就只有一个主攻方向了,解决陆地上来犯的三千六百步兵。”陈逊确定了主攻方向,接下来就是讨论具体战术。
“先分析敌我优劣势!”
陈家庄这边的亲卫军训练有序,装备优良,在远程进攻方面明显强于官兵。
官兵方面人数多,占据大义,有利于提高士气,四周都是友军,补给方便。
“所以说这场战争不能形成对耗的局势,应该速战速决。”陈逊道。
速战速决,就能避免敌人打添油战术,否则己方人少肯定撑不下去。也能够淡化官兵的补给优势。
“郎君,我们到底有多少可以用来作战的良马?”孙正问道。
不是所有马匹都可以称为战马,战马都是马中翘楚。
“我最多可以提供三百匹良马。”陈逊回道。
从动物园开启之后,陈逊就开始从各地搜刮马匹,为了减少养马的负担,大部分马匹都收进了动物园,加上马匹在动物园自然繁衍的后代,动物园里现在有各种马匹一千多匹,其中蒙古马八百匹左右。
马的平均寿命30~35岁,在良好饲养状态下,最长可达60余岁。不过作为战马,只有在其壮年的时候方才适用,也就是三岁至十六岁,最多延长至十八岁。
就是说一匹马,能够用来上战场作战的寿命只有十年上下。
因此,动物园里的八百匹蒙古马,只有三百匹可以用来作战,这还是动物园生存环境优良,马匹生长状态良好的原因。
“南方缺马,若是有三百匹战马,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个优势,在战争初期,对官兵形成碾压式的优势,后面的战斗就好打了。”孙正建议道。
“有道理。”有人附和道。
“对啊,我们的亲卫兵可都是会骑马的。”有人稍稍激动。
“会骑马不等于会骑马作战啊。”也有人反驳。
“箭头部队放上善于马上作战的精锐,后排只要会马上挥刀就好了。”战术被进一步完善。
大家你一言、我一语,会场的气氛越来越轻松,陈逊也感觉非常的欣慰,终于不在是一个人前行了。
当天的讨论一直进行到了深夜,能想到的方面都制定的应对之策,第二天,众人开始分工进行准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