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92节
爱会让一个人强大奋勇,也会让一个人畏惧担忧,使得一个人在某些时候软弱。
汪印并不以这些软弱为耻,只是,他实在是想不到一个周全的办法。
直到阿宁说她有了一个办法,于是他进宫求见皇上了,带着缇骑所查探到的证据,在紫宸殿中展现自己的武力……
皇上的反应也正在他的预料之中,最后果然提到了阿宁,把阿宁作为他的弱点来威胁。
――阿宁说皇上一定会这样做的,她说得很对。
此刻的汪印敛了敛神,将浑身杀气继续收回来,令得紫宸殿中那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气氛为之一松,内侍宫女都暗暗松了一口气。
魏离弦不敢放松,仍然用断了剑尖的剑指着汪印,等候着永昭帝的吩咐。
即便远远不是汪印的对手,但是他还是得这么做,这是他作为左翊卫大将军的职责。
很快,永昭帝便这样吩咐道:“魏离弦,你且退下。汪印……你进宫到底为何?”
永昭帝很清楚魏离弦不是汪印的对手,或许整个左翊卫加起来也不是汪印,他此刻只得将所有的畏惧愤怒压下来,问了汪印这么一句话。
更重要的是,即便此刻无比震怒畏惧,他也并不相信汪印真的敢做出那等大逆不道的弑君之事来。
将近二十年的时间,让永昭帝了解到汪印越来越厉害,也让永昭帝了解到汪印的底线坐在。
过了最开始的震惊之后,现在的永昭帝已经回过神来了,汪印这样不顾一切地豁出去,显然不是想鱼死网破,更多是虚张声势,必定是有别的图谋。
汪印到底想做什么?
只听得汪印这样说道:“皇上,臣此番进宫,是想向皇上证明臣断无觊觎皇权之心,请皇上给臣半个月时间,臣一定会自证清白。倘若臣有不臣之心,臣……会将项上人头奉上!”
臣会将项上人头奉上!
这话一落,永昭帝的眼睛便闪了闪,气息也顿时变得急促,而殿中其它人则是身子紧缩,只恨不得将自己当作透明。
汪督主的项上人头,他们根本不敢看!
裘恩倏地抬头朝汪印那里看了一眼,随即飞快地低下了头,心中有止不住的担心。
厂公进殿之后所做的事情所说的话,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,他压根就不知道厂公想做什么了。
就算对厂公再有信心,但是皇上……国朝的力量岂是个人能够对抗的?
永昭帝深深地看着汪印,脑中不断权衡着,随即问道:“半个月……朕为何要相信你?你刚才做了什么,可知罪?”
冲着汪印那些威胁的话语,他就可以将汪印重中治罪!
但是汪印的武力,的确让他犹豫了,他不愿意自己冒险,思来想去,还是觉得汪印的妥协,也正好给了他一个下台阶。
半个月之内,他会暗中召集各大卫那些高手来到京兆,也会将调集京畿卫的士兵前来护驾,更重要的是,此刻汪印的弱点还在宫外,他尚不能控制这个弱点!
不想,汪印再一次出乎他的意料,竟然这样回道:“皇上,刚才是臣太着急了,请皇上恕罪!为了表示臣的诚意和决心,臣会将妻子送进宫中,请皇上宽限半个月!”
送进宫中的意思,当然是送进宫中为人质,以此换取半个月的时间。
这一下,永昭帝竟然无言以对了。
汪印竟然将妻子送进宫中作为人质?汪印不是最爱那个小妻子吗?怎么会舍得?
第1120章 主动
将叶绥送进宫中,换取半个月的时间,并不是汪印临时起意,而是汪印和叶绥早就商量好的事情。
叶绥所说的办法,便是以己身为质,争取半个月的时间。
刚听到这个办法的时候,汪印只觉得荒唐,阿宁是他心尖上的人,他竭尽所能地想疼她、护她,所做那么多事情所生那么多顾虑,就是想让她好好的,现在阿宁竟然说进宫为人质?
“阿宁,为什么呢?你须知道,你对本座有多重要,本座是不会让你进宫冒险的。”汪印这样说道。
这是他对阿宁的感情,也是他实际的行动,这些话语他原是放在心里不用说出来的,却没有想到在这样一个状况下说了出来……
以他对阿宁的了解,自然是知道她不会无缘无故说出这些话,但不管是什么原因,他都不会让阿宁去冒险。
他不舍得。
叶绥拉着他的手,仰头看着他,这样说道:“半令,我知道你心疼我,不愿意我去冒险,担心我会出事。但是,我心亦然。你如今面临着这样的危机,我同样想保护你,我不愿意只做被你护在后院中的金丝雀。我想为你做些事情。”
她切切地看着他,眼中有担忧有请求,更多的是和汪印眼中一样的情意。
她和他,对彼此的心都是一样的。
汪印微微别开了眼,声音沉哑道:“阿宁,你知道不是这样的。宫中是什么地方,你若是进宫会遭遇什么,本座根本就不敢想。你倘若要护我,就当免我顾虑。”
皇上已经是这样的态度了,若是阿宁进宫,必定就是羊入虎口,万一阿宁出了什么事情,那么他该怎么办!
他不想听叶绥进宫的理由是什么,他只知道,若是她真的进了宫,他的心没有一刻会安宁。
他无法做到安宁,便无法做到深思远虑,就更不可能去解决面临的危机了。
阿宁,会不知道这些吗?
叶绥当然知道这些,在她脑海中刚浮现这个想法之时,就已经首先考虑到汪印的反应了。
她知道他必定不会答应,但是她还是说了出来。
她与半令自认识至今,已经八年多了,这还是他们第一次产生意见分歧。
其实,说是意见分歧也不正确,而是……她真的不想再躲在府中,只能看着半令在府外冲锋陷阵了。
她应该为半令做些什么的,她也可以为半令做些什么的!
不然,就枉费了她活了两辈子!
她深深吸了一口气,这样说道:“半令,你先听我说完。从京郊农庄事开始,我们就落入了贤妃设计当中。贤妃固然精算人心,但是汪府今日所遇到的危机,其实从来就不是因为贤妃,而是因为贤妃所倚靠着的皇上!”
“半令,你还记得裘恩所禀告的事情吗?自从皇上醒来之后,就越发暴怒猜忌,并且越来越依赖贤妃,直把寿康宫当成了另外一个紫宸殿。半令,难道你就不觉得奇怪吗?”
裘恩是近身伺候永昭帝的人,但是近段日子以来却总是被屏退在外,原因就是皇上和贤妃在一起的时候,无须旁人伺候。
如此,裘恩贴身跟随的时间少了很多,早前才送出了这个消息,他们也就此讨论过,最后朱太医还去拜访了周太医,以便知道更多消息。
阿宁现在提到了这个事情,是想说什么?
“朱太医数次拜访周太医,所得到的结果都是皇上身子遭受重创,现在心思过重,需要的是静心休养。但是我在看了周太医的医案之后,再结合裘恩的观察,有了另外一个判断。”
“那就是,皇上的身体恐非重创体虚导致的暴躁易怒那么简单!我怀疑……他是被贤妃控制了!”
说罢,她的神情渐渐变得严肃起来。
这个判断,她还从来没有对旁人说过,皆因她没有任何证据。
她原想着想办法求证这个事情的,但是局势瞬息万变,根本就没有给她求证的时间。
“当初十九皇子养在贤妃膝下,因有皇嗣之故,皇上对贤妃已经不是绝对信任。后来更出了敏妃和巫蛊的事情,皇上是疏远了贤妃的……为何皇上会突然陷入昏迷?为何他醒来后就对贤妃言听计从?还直接搬去了寿康宫?”
叶绥越是说,语速便越快,脑中那些迷雾也渐渐拨开了。
“原本我始终都不能够确定,直到刚才你接到曲大人的来信。曲大人说了,淳戎祭殿有内侍宫女出现的痕迹。半令你首先想到了贤妃,对不对?我也是!我想起来了,当初尚药局的医书中曾有记载,淳戎和乌夷一样,都是他们独特的药材用效。”
其实不仅仅是淳戎和乌夷,许多小国因为地方偏远见识落后,都会根据当地的气候药材来治病,这也成为这些小国的一大特色。
乌夷既然能够出产能够解读的乌风草,那么当初尚未灭国的淳戎,是不是也有什么独特的东西?
如果宫中的贤妃真的与淳戎有关系,那么贤妃也有可能掌握了什么独特的东西、是可以用来影响乃至弄直一个人。
不然,实在无法解释永昭帝对贤妃这种不同寻常的依赖。
叶绥将手指插入汪印手间,与他十指交握,缓缓道:“半令,我想进宫,只有这样,我才能接触到皇上,才能找到皇上如此依赖贤妃的原因,从源头上断掉贤妃的倚靠。而这半个月,你去查探贤妃与淳戎是否有关系。”
“我们里应外合,主动出击,才能化解这场危机。半令,答应我,让我进宫,好吗?”
第1121章 出击
最后的结果,自然是汪印妥协了。
他之所以会答应让叶绥进宫,并不是迫于无奈的选择,也不是心存侥幸的寄望,而是因为他懂得叶绥的心。
她的心,与他的一样。
对彼此的担心和牵挂,想为对方竭尽所能,而不是一味地将对方护在身后,像豢养着一只金丝雀似的。
这样的话,对任何一方都不公平,并不是真正的伴侣。
阿宁说得没有错,他们一起经历过最艰难的情况,曾经怀着将一切豁出去的心情进入了靖平县,没有理由到了现在畏首畏尾,以爱护她的名义将她摒除在外。
阿宁是不一样的,从一开始,阿宁之所以进入他的眼帘,就是因为阿宁是独一无二的。
在她能够做些什么的时候,在她可以改变局势的时候,为什么要拒绝呢?
阿宁趁此机会进宫想办法为皇上诊治,而他领着缇骑在宫外查探淳戎与贤妃之间的关系,里应外合,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。
在答应了阿宁进宫的要求之后,他要做的事情,便是将阿宁顺理成章地送进宫中,以争取半个月的时间。
所幸,他对永昭帝同样十分的了解,所以才会在紫宸殿武力,不管皇上是忌惮他,还是打算稍后调兵,那么这半个月的时间,他都能够争取到了。
更重要的是,他对阿宁有十足的信心,只要阿宁进宫了,这半个月的时间足够让阿宁查出问题了。
若皇上真的有什么异常情况,阿宁必定可以发现,并且会有办法解决。
他对她的信心,是建立在过去她所做的那些事情之上,也是建立在他对她的了解之上。
当然,就算有再多的信心,他也会竭尽所能地做好准备。
若是皇上真的是背有什么问题,或者说有什么异常的情况的话,安宁一定能够找出背后的原因,并且能够为光线解决这种问题。
所以此刻威胁永昭帝,是他计划中的事情,他并不害怕永昭帝会有秋后算账之类的事情。
个人的力量当然不能与整个国朝对抗,但是为阿宁争取半个月的时间,他还是能做到的。
而此刻的永昭帝在听到汪印的话语之后,陷入了沉默当中。
他自然又惊又怒又惑,不敢相信汪印会将自己的妻子送进宫中,但是他的确听得很清楚。
从汪印求见到到现在,汪印的一言一行都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,他真的不明白究竟想做什么呢?
他打量着汪印,良久良久,最终点了点头说道:“你把妻子送进宫中,这半个月的时间,朕可以答应你。”
这么多年以来,汪印无亲无故,没有任何牵挂,整个人就像一个铁通似的,没有任何破绽,但是自从娶了妻子之后,破绽和弱点就渐渐露了出来。
正如汪印了解永昭帝一样,永昭帝同样熟悉汪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