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其他 全民秘境时代

第109章 金融体系

全民秘境时代 小令旭 3058 2024-06-29 22:12

 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,执行大锅饭的策略会导致效率低下,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,也不存在失业的问题。

  而采用按劳分配,却是会失业的!

  随着新坊建设初步完工,九黎城所吸纳的就业人口也在快速消减着。

  失业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,为了解决这个困境,李子木除了征召百姓翻整田地以外,另外一个举措便是修建九黎城的主城墙。

  这种方法实际上就是以工代赈,短期来看,绝对是有效的,但若是把时间拉长,并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。

  而且大规模地投入基础建设,也会使官府的货币留底快速地削减。

  如果发行的是纸币,大不了多印一些,就如同当初的四万亿,顶多会造成通货膨胀,并不能使货币体系崩盘。

  但九黎城可是执行的金本位,而且还是以金币作为主要流通手段的金本位。

  这种制度有一个致命的缺点,那就是有限的黄金储量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货币需求。

  一旦崩溃,将会使货币的兑换标准出现混乱。

  黄金也失去了一般等价物在商品交换中的基本作用,也就是价值尺度。

  不得已之下,就只能走明朝的老路,执行银本位,因为按照白银的储量,根本不存在白银短缺问题。

  整个华夏,已探明的白银储量超过了二十一万吨,数量庞大到令人震惊。

  在明清两朝,华夏几乎吸纳了全世界百分之五十的流通白银,究其原因,还是因为白银和黄金的比例失衡。

  金银的比例达到了1:6,在同时期执行金本位的英国,则是1:12。

  同样是一盎司的白银,在英国和华夏的购买力完全是两个概念。

  这导致华夏的市场上充斥着无以计数的白银。

  这种现象到了明朝末年更是演化到了极致。

  世家大族贪得无厌,大肆开采银矿,官府的铸造局近乎被废掉,用以交易的白银大多是碎银,最终的结果就是白银价格快速下降,而黄金的流出更加剧了这种趋势,物价开始上涨,通货膨胀就此发生。

  再加上小冰河时代导致农业产量下降,百姓手里的钱又买不起粮食,不造反才怪。

  从根本上来说,当初的明朝之所以灭亡,不是通古斯人多牛逼,而是老百姓活不下去了,很多军队连军饷都发不出,逼得崇祯每日只吃三素,国库都可以跑马,一件衣服来回穿,甚至都打了补丁。

  要不是穷的叮当响,贵为一朝帝王,就算再节俭,也不用如此折磨自己。

  当初在制定货币政策的时候,关于金本位和银本位的选择,九黎城也是讨论了很久。

  最后一折中,形成了如今这种金银铜复本位制,即黄金、白银、黄铜同时作为货币流通。

  这种货币政策的本质还是黄金,参照的正是十六世纪的英国。

  在纸币出来之前,英镑两字的真实写法应该是英磅。

  磅是重量单位,在旧英体制下,1磅白银=20先令=240便士。

  先令是一种金币,而便士则是小额的银币。

  这种政策保证了货币的稳定,为之后白银逐步退出市场,执行以纸币为主要流通手段的金本位制提供了可能性。

  而英国也正是在十六世纪开始崛起,并且成为了世界上最早完成工业化的国家。

  在十八十九世纪的英国,英镑的含金量极高,接近100%,每1英镑含7.3克纯金(规定一英镑纸币可以兑换7.3克黄金,每增加7.3克黄金,增印一英镑的纸币)。

  很多人把当时的英镑形容为金镑,虽说名义上是纸币,但本源上却是货真价实的金币。

  从1717年牛顿确定黄金价格算起,到1816年英国从法律上确定金本位制,再到后来1815-1914年这一百年的霸权时期。

  金镑制度在英国存在了200多年。

  而英国之所以能够在1815年战胜法国,使后者惨遭滑铁卢,和其率先建立金本位,占领了金融制高点不无关系。

  很多阴谋论,甚至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和其挂上等号。

  因为清朝实行海禁,对方无法使用低廉的白银换取黄金,这才会不远万里的来到华夏。

  此时有了铸造工坊这个大杀器在,九黎城完全有能力复制英国的道路。

  等到获取的金矿越来越多,九黎城的货币也就越值钱。

  甚至有可能“入侵”其他的势力,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。

  在以后,铜币和银币的作用主要是充当找零的工具,本身并不具备价值,并且规定双方的兑换比例,百姓可以手持这两种货币去银行兑换等量的黄金。

  也正是因为如此,所以李子木才会将统一绵市的时间规定在三年。

  并非是他不能等,而是金矿的储量即将耗尽,没有金矿,市场上所流通的货币就会出现短缺(九黎城规定,每增加2.5克黄金,增发一枚金币或者十枚银币,一百枚铜币),这可就是通货紧缩了!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