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月十五的正日子自然是不能去的,但提前一天,人家就摆宴了,怎么着也得去打个转的。
去也没带别的,就是各种花形果酱馅的月饼,带了不少。务必叫贾家主子和得脸的奴才都能尝上一口。
贾家今儿摆的是螃蟹宴,个顶个的半斤的大小。
林雨桐去的晚了,到的时候都开始摆宴了。
王熙凤说:“我就说吧,这可是个大忙人呢。这是掐算着时间来的,不用等,她是一准能赶上开宴的。”
林雨桐也陪她说笑:“是这话呢。打从昨儿接了贴子,就愣是没吃饭。只饿着肚子等着这一顿呢。”
惹的众人都笑。
那边秦可卿亲自执壶,给林雨桐倒了满满的一杯酒:“婶儿来了,也别一径的跟二婶子说笑去。先吃了一杯酒暖暖……”
才中秋,没那么冷。
不过她搭话了,林雨桐就接了:“你只管忙的去,这里有你二婶子服侍,你只管受用你的。”
王熙凤一把就抢了秦可卿手里的酒壶,要给林雨桐灌,“你如今是越发轻狂了。来来来,今儿就好好的叫我服侍服侍咱们这秀才娘子。”
林雨桐连连讨饶,这才罢了。
那边贾母又叫过去说话,问一些今年还下场不下场这样的话:“……也别一味的只逼着珩哥儿上进,身子到底是顶顶要紧的。你二舅父,成天的不知道给多少人走了门路,花不了几个钱,就捐一个官来做。好些人都去求,就只你们跟那锯嘴的葫芦似的,只不开口……咱们这样的人家,何苦去费那个心思……”
林雨桐当然不爱听这话,就说:“舅父那是脱不开人家的情面,如今又如何能叫舅父为难。想当初,先珠大哥尚且都是自己考的,可见舅父对科考如何的看中,正因为是至亲,才不敢叫舅父失望……”
用贾政和贾珠直接把贾母的嘴给堵了。
贾母还没说话,王夫人就伸着手叫林雨桐:“我的儿,快过来叫我瞧瞧。你这孩子,贴心贴肺的真不知道叫人怎么疼才好。老爷听了这话,必是欣慰的。”说着,又抹了眼泪,李纨跟着掉了两滴泪。林雨桐赶紧打岔:“这么好的日子,偏我惹太太伤心。自罚三杯。”
那边王熙凤嬉笑着上来,拿着酒壶给林雨桐灌:“可算是逮着机会叫我服侍你了,来来来,这吃了我这一壶吧。”
“你这是嫉妒,见老太太太太疼我,偏拿我做筏子。”这一笑闹,就都过去了。
宝玉在一边听着,就跟黛玉摇头:“桐姐姐多好的人,怎么偏偏嫁了那么一个蠹禄?”
黛玉捏着帕子没言语,那边宝钗却笑道:“夫婿上进,这正该是女儿家自傲随心的地方才是。不见她来一次,气色好一次,身上的装扮越发的富贵一次。”
“哪里就一次比一次富贵了?”黛玉就说:“谁出门还去称一称首饰的重量去?”
“很是呢。”宝玉赶紧给黛玉帮腔,“桐姐姐断不是那样的人。”
宝钗笑了笑,便不再说话了。又叫了一边服侍的人,“去告诉你们二奶奶,太太这两天不爽利,寒凉的不能吃。只把那虾用白水汆了,呈上来就罢了。”
那丫头找王熙凤说了,这边王熙凤正拉着林雨桐低声说话呢,见说的是这个,只挑眉笑了笑,吊着个嗓子说了一声知道了,然后看了平儿一眼。平儿自去安排了。
林雨桐知道,王熙凤心里不爽气。太太不爽利,她肯定不知道。但丫头们没报上来,显然是不打紧的事。偏生宝钗一说,便把王熙凤给搁在空里了。要说也行,你早点说一声也是你的心意。这会子席面都摆的差不多了,她来说话了。
王熙凤就说:“要是往日倒也罢了,今儿老太太刚说不叫太太在跟前服侍的……”
也就是说王夫人不用伺候贾母吃饭。要是往常,王夫人得等贾母吃完才吃的,这个时候准备自然是刚刚好,上来还热腾腾的。偏偏要入席了,她说了这么一句。
王熙凤是万般的不喜欢。
林雨桐只笑笑,自己又不用在这府里跟她们争宠,爱如何便如何去。
她只管坐在一边的小几上,吃螃蟹。
边上是李纨,她过来跟林雨桐搭话,问的都是外面私塾的情况。
林雨桐知道什么就说了什么,多余的话一句也没有。
李纨又说:“原兰儿还说,他珩叔父的学问是极好的,老爷在家常夸。”
林雨桐就说:“那不过是老爷勉励的话。不过也不好叫老爷失望,尽力而为罢了。若是秋闱侥幸,来年这恩科又就在眼前了。真真是点灯熬有,最是辛苦不过了。”所以,千万别说把贾兰送到我家的话。这麻烦她一点也不想招惹。真要是想求学,一个月二两银子的事,去就是了。若是怕贾政王夫人不允许,那也就是多花上几两银子的事。叫人在外面租赁个小院子,给贾兰请个私塾先生,只在下学之后叫贾兰去请教,一天有两个时辰,也是尽够的。贾家族学也只上半天的学,剩下的时间能自行安排的。一个月也就是五六两银子就能解决的事,她李纨拿不出来吗?光是月例银子本就十两,老太太太太又给添了十两。又有园子、地,叫她取租子。一年也有四五百两银子的收入。要说起来,李纨是贾家这么多人里面,经济上较为宽裕的一个。她又是寡妇,又带着儿子,给别人送礼,就是减薄些,也都能理解。所以,是出的少,入的多。便是一个月花上十两银子叫贾兰进学,对李纨来说,也不是什么大事。
李纨也会说:“我寡妇失业的,能依靠谁去?但凡有个能在外面拿主意的,我也不必这么受难了。”
林雨桐笑了笑,就朝宝玉看了一眼,便不再说话了。
李纨却怔愣了一下,回过头再要找林雨桐说话,就见她已经举着杯子,去黛玉和三春那里去了。
主要是找黛玉说话去的,“要是缺了什么,或是想要什么,打发婆子只管找我去便是了。”
黛玉原也不跟林雨桐真客气,就说:“之前姐姐叫人送来的茶叶,我吃了极受用的。要是还有,再给我些……”
“那是夏茶,吃了去暑气的。如今天凉了,明儿叫人给你送暖茶来。出门叫丫头把茶叶就随身带着,别吃别人的茶了。”
黛玉笑着应了,“只在家里,也不去别处。都知道缘由,也不怕人说轻狂。”说着,就又低声道:“父亲来信了,隐约中露出的意思,竟是明年要回京。”
说着,她的脸上就带上了喜色。
林雨桐估摸着也是,这些事情都有闻天方帮着安排,不过是迟早的问题罢了。
对黛玉来说,这是大喜的事。
林雨桐就说:“若是以后回了家,你也能出门了。我下帖子单请你……”
两人说着话,瞧着就比别的姐妹更亲近。贾母暗暗的点头,又欢喜了两分。
回去之后,把林如海要回京的事给四爷说了,四爷就皱眉:“这可别明年弄回来是为了恩科主考的。”
林雨桐一愣:“还别说,真有这个可能。”
如今连茶馆里说的都是二圣临朝的故事,这太上皇和皇上两人,较着劲了。
恩科皇上说要开,太上皇就不会说不开这种得罪天下读书人的话。开是势在必行的。但这个主考,谁都想用所谓的自己人。
闻天方代表的靖海侯,要是没错的话,早就投了还在潜邸的皇上了。而作为闻家的亲家,林如海的身份就非常微妙了。他是太上皇的老臣,却能拐着弯的算是皇上的人。要想拿出个合适的,叫太上皇和皇上都满意的人选,无疑,林如海是非常合适的。关键他是正经的科举出身,高中过三甲,又在翰林院呆过。所以,他还真有这个资格。
可这对四爷来说,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?
四爷紧跟着像是想到了什么,就笑了笑:“也算是好事吧。”
至于为什么他说是好事,暂时林雨桐也没看出来。既然不是坏事,她也没心思管了。
最近家里挺忙的。秋里了,各色的果子都下来了。自家园子里的还没有挂果,不过这没关系,贾芸还算会办事,叫人下去收了。送来的货,不管品相好坏,只有不是坏果,就都收了。酿造的过程,大同小异,也没什么可瞒着人的。只到了关键的步骤上,四爷才陪林雨桐过去,一般都是避着人给加了东西。别人是不能知道的。
剩下的步骤贾芸全都把着关,酿造的东西又因为果子的好坏,分了三六九等出来。最早的一批,赶在年节的前头,就能出窖了。
贾芸又有心:“这果子不是每季都有,这压着货卖,反而价钱能上的去。只是想要生意做的更大着,只果酒怕还不行。果子的周期长的多,只是不知道婶子会不会酿造花酒。再远些的通州等县,有不少荒山。山上别的种不了,各色的花卉是能种的。花儿又是当年就能采收起来的物件,怕真做的好了,不比这果酒卖的差。”
四爷就叫他物色地方,有合适的,买下来就是了。
转眼到了八月下旬,乡试开始了。其实,这乡试都是在八月的初九、十二、十五考的。但今年这情况,是因故推迟了再推出,直到八月十五过了,这才把具体的日子给定下来。这一反常,更说明了,朝廷里不安稳。连京城这一个小小的秋闱,也折腾的风起云涌。
时间定下了,在开考的前一天,余梁也回来了。不过是没住余家,直接住到了这边的客院,还是一样,陪四爷考试。
第一场考完,四爷就觉得气氛好像有些不一样。
考试的难易这个倒是都合适,可是这答题……四爷觉得,他算是快的了,可还是赶不上别人。有好个人的速度,比他快了一半都不止。
出来之后,余梁就问,要不然找个茶馆酒楼,听听这些人都怎么说的,也知道大家都考的怎么样。
四爷脚下不停,直接上了马车:“不要在外面逗留,直接回家。”
余梁便知道又出事了:“怎么了?”
有些话,四爷跟余梁都不知道该怎么说,只道:“感觉不对劲。”
余梁还以为是没考好,还鼓励了四爷几句:“横竖还有两场。”
可只剩下两口子了,四爷才说:“只怕是太上皇要给皇上一个教训。”
林雨桐就听明白这话的意思了:“主考是皇上的人……偏考试出事了?”
四爷拉林雨桐坐在边上:“所以,这个风波必然是小不了的。”
林雨桐就皱眉:“那咱们还考吗?”
“考!”四爷就笑:“这才是机会。”
于是,他叫了贾芸,把家里存着的果酒拿出来,去各个酒楼免费的叫人尝,看起来就是为了自家的作坊出产的酒造势的。其实,他叫贾瑕跟着贾芸去,另有吩咐。只叫两人带着耳朵,多听听消息。
贾芸比较机灵,但对于读书人的事,知道的不多。
四爷原本就是想听听这些人都在谈论些什么,不想还有意外的收货。贾瑕回来说:“碰见一位师兄,也是跟着如今的先生做学问。听先生的意思,这位师兄的工夫还差的远呢。曾经叫他不要急切,再磨砺上三年再下场试试,若是运气好的话,能落个孙山也算是不错了。之前,这师兄还有些颓然,都说没心思再念书了云云。不想今年却下了场,连先生都不知道。而且之前在酒楼见他,很有些意气风发,说话也跟以往不同,很有些傲气。我送了一坛子酒给他,他竟然一句客气的话都没有便坦然的受了,还说了很多训诫的话。我这心里就觉得不对,先生说他的文章不行,偏他如今这么自信……”
言下之意,这里面有猫腻。
四爷和林雨桐都猜到了,如今只是更加证实了而已。
然后林雨桐就发现,四爷在练习时文的时候,行文间有点不一样了。这位主考,最是欣赏行文迤逦的文章,以四爷的水平,哪怕是不喜欢也不怎么擅长这一类的,但未尝不会模仿的写出这一类的文章来。可是如今四爷练习的文章,比之正常情况下的朴实内敛还更平实厚重。猛的一看,着实是太过的四平八稳。
林雨桐就明白四爷要干什么呢?
他这是打算这次有问题的秋闱落榜的。
文章哪怕是言之无物,但不打眼的文章,很容易就被辍落了。
因此,对这次的秋闱,林雨桐就没怎么上心了。
考试的结果还真出来了,跟林雨桐预料到的一样,四爷名落孙山。不在榜上。
一个案首,竟然在秋闱没考中。
之前还有没考中的寒门咋呼着,嚷着考中的都是些权贵子弟和富家子弟,转眼这就有了一个明明文采哗然的人,又是荣国公府的旁支,竟然也落榜了。
有的人就说:“不是什么权贵,这位贾秀才早跟那边出了五服了。”
好些人把自己的文章默出来,彼此交换。又要了四爷的文章,大家都来参详参详,看看到底比人家考中的差到哪里去了。
那些中榜的,好些都是四月县试的时候吊车尾的,这会子比名次在前的反而考的好的多。前后差了这几个月,学的好的,功底扎实的,没有特殊原因绝对不会说水平就掉的看不成了。可这水平差的也没可能都用那么点时间就突飞猛进。
别人的文章好坏各有评判,但四爷的文章,那是越读越有味道。初一看平平无奇,但念在嘴里,却又觉得字字句句犹如千金重一般。
这样的文章,竟然不在榜上。
四爷扔下文章就飘然远去了。像是他这样的案首,只有他一个人没考中。其他县来的案首,好歹还在榜上,虽然名次不怎么样。但只要考中了,人家就不会跟着闹。
如今四爷当然也不会闹,但这文章便是这些想闹的学子的一个敲门砖。
他们把文章抄录下来,散播的到处都是。
主考陈大人看到文章的时候整个人都愣住了:“这样的文章怎么会辍落?”然后整个人头上的冷汗都下来了,“快!快!本官要进宫!”
可是哪里来的急,这些考生因为有些人的纵容和引导,整个的都涌到宫门口要扣宫门。
平息这场乱子最好的办法,就是这一场全部作废,从头再来。朝廷派了两个主考下来,共同完成这场考试。
科考出了这样一个丑闻,就跟太上皇直接往皇上的脸上甩了一个巴掌似的,还叫全天下都看见了。不用说,都知道这种时候,皇上得有多憋气。
九月中旬,四爷又再次进入考场。这一次的结果就是极好的,张榜之后,四爷的名字排在第一个,这个解元实至名归。
林雨桐就笑,要是没意外,明年春闱,四爷必然是高中的。他的名气算是打出去了,任何人都得谨慎对待了。而且,再不会把四爷的中举和以后的成就跟贾家联系在一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