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其他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

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234节

  姜让本就与王威不和,抓住这话,更是讥讽不已:

  “王总镇,这可是督师大帐,令弟行为如此不知检点,这难道不是你的责任吗?”

  其实,按照王威目前蓟州总兵的身份,是完全当得起一句“王大帅”头衔的,可正因为他兄弟二人出身赤民,才被将门出身的姜让看不起。

  王威本就不怎么喜好面子功夫,他并不想理会姜让,也明知斗不过这群将门子弟,只好替自己那不争气的弟弟,瓮声瓮气地赔礼道歉:

  “督师在上,末将教弟无方,甘愿受罚。”

  不等朱燮元说话,姜让便就冷哼一声,在旁吹起了耳边风:“督师,莫不如打他三十军棍,以儆效尤!”

  听到这话,朱燮元收起了原本大事化小的想法,转而说道:

  “那就依着姜大帅的意思。”说着,他转头望向正要回列的蓟州总兵王威,问道:

  “时下各营都有随军娼妓吗?王总镇,你来回话。”

  王威一愣,只好站定不动,一五一十地说道:

  “回督师,是这样。”

  “不仅我蓟州营,榆林营、宣府营、甘肃营数目更多,都是为解军士平日操训烦闷才招入营中。”

  “嗯…”

  朱燮元点点头,示意王威回去,脸色严峻,冷冷地瞥了一眼,望向榆林总兵姜让,问:

  “姜大帅,这是怎么回事?”

  “朝廷有规定过随军可以携带娼妓吗?”

  姜让正因在众人面前,这位新任督师给自己面子而沾沾自喜,闻言也是一惊,忙后退两步,说道:

  “军中并无这个规矩,可督师也知道,去岁皇帝亲征,整顿了畿辅及九边的军镇,操典也换成了新的。”

  “畿辅京军原本一月一练,现在改为十日一练,九边原本半月一练,眼下是三日一练了…”

  “如此频繁的操训,弟兄们都吃不消,咱这个做大帅的虽然没问题,可也要顾着点兄弟们不是?”

  “这倒也是…”

  出人意料地,朱燮元没有过多追究,只是说道:

  “时下是非常时期,陛下亦在路途颠簸,亲自主持南京改革,咱们受点累,也是应该的。”

  将帅们互相讨论了几句,都是点头。

  旋即,朱燮元又看向姜让,说道:

  “姜大帅,本督也知道将士们为朝廷作战不易,娼妓每人给五两银子和路费,尽都遣回原籍吧。”

  姜让有些不情不愿,但考虑到朱燮元是打着和自己商量的口吻,神情显得比较犹豫。

  “至于榆林、宣府、甘肃三镇的将士,每人再发十两银子,以做抚慰,三位大帅看如何?”

  朱燮元忽然又来了这么一句。

  姜让听了先是一愣,随即大笑,说道:

  “末将谨遵督师之令!”

  他转过头去,望向同样是有些不爽营中无娼妓的诸将,冷然警告道:“都愣着干什么,没听见督师的军令?”

  甘肃总兵姜爽也是有银子抚慰的一镇,随同喝道:

  “军令如山,督师说营中不能再有娼妓,把她们发回原籍就是!”

  姜氏三兄弟中,只有宣府总兵姜弼显得若有所思,在两名兄弟的注视下,有些无奈地表态:

  “谁敢不听督师的军令,就是与我们过不去!”

  这三位都发话了,尽管在场诸将多有微词,但还是三三两两的站出来表示尊令,自明日起遣返营中娼妓。

  朱燮元微微一笑,表示很满意。

  他拿起一份前日抵达营中的塘报,出自山海关主事官员之手。

  塘报上所说的,就是科尔沁五部联军已于珠日河畔集结待命,随时可能入侵福余卫的消息。

  “熊廷弼所言并非危言耸听,科尔沁、内喀尔喀五部投靠后金,就是朝廷冷眼旁观,坐视女真在辽东肆意妄为的后果!”

  “但这次,若朝廷还是不出兵,福余部必败是早晚之事,到那时,蒙古诸部尽都倒向后金,草原之火,势必要再向南,烧到大明的头上!”

  “火已近身,不能再作壁上观了,要与他们拼个你死我活!”

  这几句话下来,朱燮元算是彻底将诸将领的情绪带动,众将都不是什么第一回参与大战的新人。

  他们明白这次的战斗规模之大,可能是此生参与的唯一一次,高风险带来的,就是高收益。

  以朝廷发回的赏格来看,还是十分丰厚的。

  杀不了努尔哈赤,但是杀个贝勒就能封伯,世袭罔替啊,这就是另一个将门的崛起!

  王威虎目之中露出精光,这就是为自己后代争取与这些将领同样出身的一个机会!

  这一战,他必斩一名女真贝勒于马下,立功封伯!

  朱燮元抬起手,这次诸将领倒没有了先前的哄闹,很快就寂静下来,只听他继续说道:

  “各位,先前杨镐萨尔浒之战,王化贞广宁之败,都是四路出师,分进合计,这样的过错,我们不能犯第三次。”

  “这次本督之意,是要将全部兵力投注在福余卫一带,只要福余部能撑到我军抵达,这一战就算是赢了一半!”

  语落,顿时激起将领们的争吵。

  马爌想的,是兵分两路,一路主力去帮助福余卫,另一路配合广宁、松锦等地辽军,解沈阳之围。

  马世龙想的则恰恰相反,但是和朱燮元大军一齐行动的想法又有不同。

  他认为大军一齐行动,臃肿不堪,必定会极大拖慢行军速度,福余部一定等不到大军抵达。

  既然要将福余卫作为主要战场,那就不要去看辽沈。

  他建议先集结全军骑兵,在大军之前驰援福余卫,随后大军再兵分两路,配合自己的骑兵和福余部骑兵,全歼来犯的蒙古骑兵。

  马世龙认为,蒙古骑兵战斗力远不如当年的女真六旗,完全可以放开手脚,打一场歼灭战。

  两人颇有争论,也没个结果,唯一的共同点,就是他们全都觉得蒙古骑兵战斗力远不如女真骑兵,根本不足以重视。

  马爌是个急性子,呛了几句嘴,就一个猛子忽然出列,几句话把两人的想法复述了一遍,让朱燮元定夺。

  第三百零八章:大明军科领先于蛮夷

  朱燮元并没有做出定夺,他今日才刚到营中,首要之务是与主要将帅熟悉一下,知道他们各自的本领在何处,摸一摸他们的脾性。

  一番升帐,有几人的底细,朱燮元觉得自己已经知道的差不多了。

  蓟镇总兵王威,从小兵凭借战功升至总兵,一路过来,都是踩着敌人的尸骨,定然有其真正的本领,是个能打硬仗的。

  相比王威,其弟蓟州参将王保,就显得不是那么令人信任。

  据传,王保其人欺软怕硬,好大喜功,贪财好色,亦常有责骂兵士,贪污军饷之事。

  这样的人,怕是战斗力也强不到哪里去…

  其余几人,宁夏萧如熏,乃是经验丰富的老将,榆林尤世威、候世禄等将,也都是骁勇善战,用好了,都能以一当十。

  朱燮元不看履历,他只关注每个人经受的战役和斩级。

  就比如那位将帅之首,榆林总兵姜让姜大帅,朱燮元没找到他参加过什么太大的战役。

  最大的一次,不过是抵抗蒙古插汉部的寇边,斩级二百,其余更多时间,他只是受祖上荫福,一路官运亨通而已。

  集结的这些兵力中,真正的精锐不少,敢打仗能打仗的良将也不少,但是同样的,只会吃饭的废物更多。

  出关以前他要做的,就是筛选出有能力的和没能力的,不让那些啥也不是的拖累全军,这就够了。

  当然,他还要拎出一个有威望却啥也不是的典型将领就地正法,以正军心,提高自己在三军的威望。

  朱燮元明白,要想真正做到统帅三军,战时自己的军令发下去能收到成效,这光靠皇帝的支持显然是不够的…

  抵达京郊大营的第二天,朱燮元开始视察各营的军械、装备,并且用试炮的名义,在大营举行了一次演练。

  将士们听说朱燮元文人出身,全都有些好奇。

  朱燮元文人出身不假,但明末的文人不同于宋时,除了那帮只会在京师党争的文官以外,很多文武全才都是文人出身。

  孙传庭、卢象升是文人出身,孙传庭在榆林组建了天雄军,把姜让在内的将门世家治得服服帖帖,没真本事做得到吗?

  卢象升奉朱由校的圣旨,从翰林院调到南直隶,很快就把当地叛军与卫所军队收编重组,建立了一支名为天雄军的新军。

  当然,天雄军现在还没有什么战绩,组成人员也是地方卫所战力低下的官军和上次叛乱的乱军,没有人看好他们。

  可事情往往是,一个真正有能耐的人,无论周围情况怎么变,他永远都能在历史上发出属于自己的光亮。

  孙传庭就是最好的例子,朱由校没给他历史上那样慢慢发育的机会。

  初到榆林,除了朱由校的一纸任命以外,他什么都没有,一年多不到两年的功夫,不也训练出了一支战力较强的秦军。

  秦军一到苏州,就迅速平息了当地的兵变,这才开始被人重视。

  朱燮元也是一样,他虽然文官出身,但是在四川待久了,常年和候良柱那些武将打交道,他的脸上自然而然就散发着一股常年出入军营才有的硬朗气质。

  有些人就算被冠以督师之名,也是沐猴而冠,被人背后嚼舌根,朱燮元只是穿上铠甲在营中巡视,就能给人一种儒将的感觉。

  他给人的感觉和姜让那些武将不同,这种气质是装不出来的。

  朱燮元一边走,一边也在四处观察。

  每个营盘将校的精气神,军械装备,还有将领的每句命令,小兵是如何反应,他都一一记在脑海中。

  这些细节,都是判断一支军队战斗力的因素。

  这个判断,影响着朱燮元对每名将领的战略部署是否恰当,进而微操了全盘战局。

  有时候,一个战略部署的失误,就可能影响整体。

  好比萨尔浒之战,北路军的统帅马林多坚持了半日,正在进军的福余部宰赛率领骑兵赶到,就有可能在北路击溃女真骑兵。

  又或许,马林和宰赛都不能击溃女真骑兵,但两方配合却坚持了更长时间,给李如柏和刘綎的军队充足时间赶来策应。

  那么,萨尔浒之战的结局就将改写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