隔壁张鹏奶奶听着不对劲,打开门出来,眼神中带着警惕:“同志,你找谁?”
“老人家您好,我是蓉城七中招生办的,请问徐宝镜同学家里的人呢?”
张奶奶眼神发亮。
“七中招生办的?”
哟,她大孙子张鹏也是七中的嘛,张奶奶满脸热情请主任进屋。
“老师,你喝水还是喝茶?”
嗓子火的冒烟,主任向张奶奶讨了一杯水。
张奶奶学着张鹏那样,从冰箱里拿出柠檬切片,给主任泡了一杯柠檬薄荷水,清清凉凉的,特别解暑热。
主任将一杯水喝尽才缓过劲来。
“老师,你找宝镜,是不是中考成绩出来了?我孙子也是七中的,他叫张鹏,不知道考上七中高中部没有?”
张鹏?亏得来南县的,是招生主任。
招生的活儿不好干,主任将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都记得差不多,张鹏多少分他不记得,不过按照录取比例,张鹏肯定是能顺利升入七中高中部的。
主任和张奶奶一说,老太太高兴得都不知道怎么办。
“那宝镜呢?”
主任矜持一笑,他兜里揣着的成绩单,是特意用红纸写的。
“全省第一。”
张奶奶倒吸了一口凉气,尖尖小脚站不住,赶紧坐下来平复激动的心情。
全省第一啊?像是在意料中,可当真的证实了,消息还是叫人惊讶的。
“老师你得去蓉城,徐家会搬到蓉城去。”
张奶奶给了徐家正在建房的地址,招生主任又急冲冲赶回蓉城。如今建筑材料不便宜,事实上人工却不贵,只要能买齐砖瓦水泥还有钢筋、预制板,徐家的五层楼就是打地基时耗时多,等到地基打好,那真是以三天一层的速度在往上修。
主任按照张鹏奶奶说得地址找去,徐家五层楼的房子已经在封顶了。
工地现场,只有徐海东在,李淑琴今天要去面试替宝镜外公外婆请得保姆――其实也算知根知底了,就是李淑琴开在农机厂对面请得第一个厨子黄嫂子的妹妹。
“老板,我妹妹真的特别能吃苦,干活儿细致,家里负担重,我妹夫偏偏有些封建思想不肯让她出去打工,当然,照顾老人又不同了,老板您父母都是文化人,我能说服妹夫。”
黄嫂子现在不叫黄嫂子,她是继王月琼后,李淑琴提拔的新店长,是李淑琴仰仗的干将,黄店长就算为了自己的工作,也不敢介绍不靠谱的人给李淑琴。
招生主任一到施工现场找到徐海东,暗自高兴。
能在蓉城买地皮盖五层下楼的人家,不管怎么看,经济上肯定很宽裕――那就不会为了孩子早几年工作赚的那点工资,鼓动徐宝镜去读中专,眼见徐家经济条件不错,主任老高兴来着。
“这份喜报,是必须亲自交到徐宝镜同学父母手中的,感谢两位为七中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学生。”
喜报:徐宝镜同学在83年蜀省统一初中毕业考试中取得全省第一的优异成绩!
徐海东的手上还粘着水泥灰,他此时全无形象可言,握着红纸喜报的手微微颤抖。
依稀记得,在宝镜忽然开窍,一举考得南县小学联考第一成绩时,妻子李淑琴曾和他展望,他们的女儿将来或许能摘得中考状元,甚至是高考状元……徐海东当时理智压过了感性,还因此反驳过李淑琴,两口子闹了不愉快。
哪曾想到,李淑琴一语成谶。
全省第一,肯定能算高考状元了――就算此时把全国的初中毕业生聚集起来统一考试,徐海东也有一股对女儿的盲目信任,宝镜说不定能考全国第一呢。
“我、我去通知她妈……”
徐海东都顾不得监工了,招生主任连连叫了他几声,奈何这人就像没听见,骑着自行车就跑了。
家里的小车,一直是李淑琴在开,徐海东对于老婆开车自己骑自行车并不抗拒。
宝镜外公早年在蓉城是分得一套宿舍的,南县的房子,更准确来说是宝镜外婆娘家的祖产,外公孑然一身从外地来到蓉城,经人介绍和外婆结婚。
李淑琴就让黄店长的妹妹到父亲的蓉城房子里面试,徐海东一找一个准儿。
那边,正面试呢。
李淑琴也管理了两年小吃店,怎么招聘员工是有经验的。
大概黄店长刻意祝福过,她妹妹黄英穿着一身蓝布衫,半新不旧的,倒是浆洗的干干净净,就是衣肘上有两个硕大的补丁,足以看出黄娟不是说假话,她妹家庭条件是真不好。
人不算顶聪明的,真聪明也不会把日子过成这样。
不过仅观察了一会儿,李淑琴就发现了黄英的优点:听话。
比如宝镜开得那些食疗方子,黄英不认识的东西她绝对不敢乱放到锅里,一五一十问清宝镜外婆才敢进行下一步。
李淑琴需要的是一个能帮忙照顾老人的保姆,不是想给自己找个“姐妹”,保姆只要会干活就行,哄老人特别厉害的,李淑琴还担心呢。
一时也没说到底要不要黄英,李淑琴想着把黄英放在父母身边试几天。
这边正说着,徐海东骑着自行车跑来。
“淑琴,中考喜报来了,小镜考了全省第一!全省第一!”
他扬着手中的喜报,还没递到李淑琴手中,被宝镜外公一把夺下。老人仔细看完了喜报上的每一个字,确认女婿所说的,才将红纸递给女儿:
“不错,不过让小镜要戒骄戒躁,继续保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