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其他 青云路(科举)

青云路(科举) 第57节

青云路(科举) 成白社 6613 2024-06-30 12:15

  沈伯文听罢,看着还在微微喘着气的少年,看样子是一路疾走回来的。

  温和地冲他点了点头,道:“做得很好,我这边暂且无事了,你去歇着吧。”

  唐阔闻言才放下心,应声出去了。

  唐阔刚出去,沈伯文便瞧见门口有个小脑袋探进来,不由得一笑,招了招手,道:“珏哥儿进来。”

  沈珏没想到自己刚探了个头就被发现了,脸稍微有点红,但还是听话地进来了,主动道:“阿爹。”

  “对书房好奇?”

  沈珏点了点头。

  “好奇便看看。”

  沈伯文这里也没什么不能见人的东西,自家儿子听话,不会胡乱碰,自然没什么顾忌,又道:“回头我就找人给你打一张小桌,也放在书房里,等到你师弟上京之后,阿爹就可以在这里继续为你们授课了。”

  沈珏知道回头吴和仁也要来京都,自是高兴地点了点头。

  ……

  另一边的邵宅。

  邵哲沉默地吃完饭,就起身准备回房,邵母忽然开口将他叫住:“哲儿,你先等等,娘同你说会儿话。”

  正在收拾碗筷的妇人见主家有话要说,忙加快了动作,随即出了门。

  见房里没有旁人了,邵母才叹了口气,看着一言不发,也不落座的儿子,眼圈不由得红了,“你就打算为了别人家的小娘子,同你娘我这般置气吗?”

  说着说着,便哽咽起来。

  邵哲是个孝子,自然不能视而不见,听到哭声便无奈地坐了下来,满脸疲惫地说:“娘,你莫要哭了。”

  他已经数不清了,自从回乡同阿娘说起先前她答应自己考上进士,就替自己去沈家提亲这件事之后,她已经哭过多少次了。

  每次听到,他都满心的愧疚感。

  可分明,原来是娘自己答应的这件事?

  如今出尔反尔,又说要让自己娶一个官家小姐的人也是她。

  而饱受折磨,痛苦不堪的却只有自己。

  邵哲想不明白,为什么这件事会变成这样,为什么从前一直都很通情达理的母亲,在这件事上会如此的固执己见?

  邵母听到儿子这句话,哭声是止住了,可哽咽却是没停,随即又断断续续地道:“娘让你娶个官家小姐,这都是为了你好,这难道不是为你着想吗……难不成我这个当娘的,还能害了自己的儿子不成?”

  又来了,邵哲闭上眼睛又挣开,几乎都能预测到她下一句话要说什么。

  “你那同窗是考上了榜眼不假,可就算他考上的是状元,如今也只是个小官,想升官儿还有的熬呢……”

  果然,又是这番话。

  “娘,你接下来是不是要说,儿子若是娶了他的妹妹,也对仕途没什么帮助?”

  “难道不对吗?”

  听到儿子终于又开口了,邵母顿时也不哭了,抢先道:“娘说的难道不对吗?”

  邵哲无言以对,他不能说,也没办法说。

  他重新沉默了下来。

  邵母见状,像是打赢了一场胜仗一般,继续道:“哲儿,就听娘的,娘不会害你的。”

  邵哲此时的心情已经跌倒了谷底,闻言便站起身来,拱手行礼:“儿子先回房了。”

  说罢便低头走了出去。

  因而也没看见他母亲又变得不好看的脸色。

  回到自己房中坐下,他看着桌上放着的拜帖,心中在难受之余,仅剩庆幸。

  婚姻大事,父母之命媒妁之言,母亲若是不同意,自己无论如何都没有别的办法。

  就算有办法将她娶回来,倒是婆媳不睦,又生事端。

  还好当初师弟及时拦住,没有让自己将话挑明,如若不然,他真不知道此事不成,回头还有何脸面见师弟……

  ……

  沈老太太闲不住,没过几天,就跟街坊邻里之间熟悉了起来,连带着沈珠也混了个眼熟。

  现在隔壁家的杨婶子,就特别喜欢沈翰林家的这个小娘子,乖巧可人得很,每日与沈老太太在街边树下唠嗑的时候,都要问一声:“您家的阿珠呢?”

  今日也不例外。

  沈老太太闻言就笑着道:“她爹娘今个儿去韩老爷家,也带着她跟他哥哥去了。”

  “这样啊。”杨婶子点了点头,韩老爷家她也是知道的,只是颇觉可惜:“那今个儿是瞧不见阿珠了。”

  沈老太太却道:“早上就去了,这会儿都该用完饭了,我估摸着也快回来了。”

  话音刚落,不远处就传来一道熟悉的声音:“奶!我们回来啦!”

  “哟!”杨婶子倒是反应更快,冲沈老太太乐了:“您说的还真准。”

  这声音正是沈珠的。

  老太太抬起头,便瞧见自家大孙女儿迈着腿跑在前头,她哥哥小心的追在后头,大儿媳妇就跟在两个儿女身后,反而自家长子这个当爹的,优哉游哉地踱步缀在最后面,半点儿不急。

  沈珠跟自家奶奶关系好,一溜烟儿跑过来抱住她,仰着头问:“奶,你吃了没呀?”

  “吃了吃了,晴娘做的饭。”沈老太太下意识答完,又道:“这还在外头呢,怎么没个站相,还能一路跑过来的?”

  原先在桃花村的时候,沈老太太也不管束着孙女,毕竟庄户人家的孩子都这样,没有大门不出二门不迈,还讲究仪态的说法。

  这不是跟着自己长子到了京都,老太太担心旁人见了会说自家没规矩,家中的小娘子也没个样子,才想着将孙女儿的行为约束起来。

  不过坐在她对面的杨婶子闻言便道:“老太太,这京都开阔,对小娘子们没那么多管束,大致礼仪过得去便可,那些王孙贵族家的贵女们,还有官家小姐们,性子也都不拘着,平日里出门踏青听戏打马球,都是常有的事儿。”

  见老太太若有所思,杨婶子才继续道:“我看你们家的阿珠啊,天真烂漫,正是最讨人喜欢的性子,何必拘了她?”

  这番话倒是说到沈老太太心上去了,自己虽然因着担心旁人会说嘴才起了约束孙女性子的主意,但心里却也极喜爱她的。

  如今听杨婶子这么一说,果断将先前的打算放弃了!

  就是,我孙女这么好,可别拘成个木头桩子的性子,那还有什么意思?

  沈伯文此时也走到跟前了,同杨婶子打了声招呼,才带着家人回去。

  沈老太太没什么事儿,便没跟着回,继续坐着唠嗑,沈珠也还陪着她旁边看她做针线。

  又把杨婶子看的爱的不行,羡慕地道:“我家只有几个小子,一个个的成了亲,结果生的也都是孙子,没个孙女儿,看见你们家阿苏娘子和阿珠啊,真是眼馋的不行,您家这风水可不一般,连孩子都比旁人家的好看……”

  沈老太太被这番话说的心里高兴,嘴上可不好直接应下,还得谦虚几句。

  ……

  没过几天,沈伯文就正式开始在翰林院中点卯了。

  京都的翰林院位于皇宫的东南方,坐南朝北,位置极佳。

  不过翰林虽说清贵,但也是真的穷,不然不会有穷翰林一说,作为朝中有名的清水衙门,除了几位学士们是乘轿来上衙的,其他人条件好点儿的就坐马车来,更大一部分,家中连马车都没有,住在朝廷分配的单间里,只能走路来办公。

  三元巷离翰林院并不远,沈伯文也是步行上衙的其中一员,正好还能锻炼身体。

  他如此一想,便觉得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了。

  只是买马车的事儿总归要提上日程,沈老太太与自家娘子出行还是需要的。

  每日凌晨六点起身,到了翰林院之后先签到,头一回看到还要签名打卡的时候,沈伯文难免产生了一丝熟悉感,怎么这无论哪个时代,上班打卡好像都是常规。

  而他与谢之缙,还有韩嘉和三人的主要工作,便是编修大周会典。

  所谓“自古帝王君临天下,必有一代之典,以成四海之治。”[1]

  编修典制的重要性明显可见。

  景德帝继位不久便有诏:“仰遵圣制,遍稽国史,以本朝官职制度为纲,事物名数仪文等级为目,一以祖宗旧制为主,而凡损益同异,据事系年,汇列于后,稡而为书,以成一代之典。”[2]

  因而大周会典,更与一般的史不同,是官修的断代典制体史。

  简单来说,大周会典的作用便是以历代大周皇帝所颁布的典章制度为对象,修撰于一体,记录其历史演变。

  殿试到了如今,已过去三月有余,热度也渐渐消退,别人对他的称呼也从沈榜眼变成了沈编修。

  毕竟翰林院中最不缺的就是饱学之才,在这里待过的状元榜眼探花不计其数,他们三个进来,就像是一滴水珠落入湖中一般不起眼,即便是负责编修大周会典,做的也是其中最末的部分。

  比如抄录,编篡,检查有无别字等。

  随后再交由顶头上司负责检阅审核。

  非但不忙,还很清闲,甚至有许多时间可以看看书,写写文章。

  这日,沈伯文刚点完卯,到后堂分配给自己的屋子中坐下,继续昨日的手底下的事。

  不知过了多久,范应期也到了翰林院,一路上的低阶官员都向他问好:“范学士好。”

  他也一一颔首应过。

  走到一半,忽的想起来一件事儿,于是半路上拐了个弯儿。

  沈伯文听到动静,闻声抬头,便忙站起身来:“下官见过范学士。”

  “不必拘谨,坐吧。”范应期将自己手中拿着的几本书放到沈伯文的桌案上,在他身边坐下,温和地问道:“你初到翰林院,近日来可还好?”

  “多谢学士关心。”

  沈伯文闻言便从善如流地坐下来,继续道:“诸位同僚皆是和善之人,下官一切都好。”

  “那便好。”

  范应期点了点头:“修史之事是大事,不必着急,宁可多翻阅典籍,也切莫出了什么错漏之处。”

  沈伯文自是恭敬应下。

  范应期笑了笑,便站起身来,“你是稳重的性子,就当我白嘱咐一回,回头若是有什么不懂的,尽可来寻我。”

  沈伯文忙起身相送:“多谢学士,下官谨记。”

  范应期离开之后,沈伯文回到原位,翻看起他方才带来的那几本书。

  原来都是自己这边编修大周会典能用到的,心中不由得有所触动,随即便继续埋头于书本之中。

  一早上的工作做完,就到了午饭时间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