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女生 科幻空间 穿越之长嫂如母

第51节

穿越之长嫂如母 兮知 8417 2024-06-30 12:16

  “怎么了?”季歌脸上的笑僵住了,一头雾水的看着阿桃。“好端端的怎么就不去了?”早就寻问好的,明年开春送着去锦绣阁。

  阿桃抿了抿嘴。“不想去了。”

  “啊!”余氏也傻眼了。“阿桃啊,这锦绣阁可是个好去处,往后出息大着呢,你姐为了你来年能选上,平日里吃的喝的多注意,换着法子做吃食,就想让你长高点,身板圆润些,怎么又不想去了?”做的努力不得都打了水漂。

  “等我满了十岁再去。”阿桃将手里的绣活细心的收了针。

  季歌看着那做好的尿布,忽的就明白了,眼眶有些微微泛红。“阿桃,你老实跟我说,是不是为着我才不去的?”

  阿桃沉默了会,才点了点头,飞快的说。“姐,我十岁再去也好,五年出来才十五岁。”她是见过大嫂带妞妞的,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,她得留在家里帮衬着姐,不能让她太劳累了。

  “哎哟,这孩子。”余氏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。大郎媳妇可真没白疼这孩子。

  季歌心里头热乎乎的,笑着道。“没事儿,你姐夫说了,会雇个婆子,张罗日常琐碎,店里有他看顾着,我就带带孩子。”

  “我十岁再进锦绣阁。”阿桃似乎打定了主意,不说别的,就只重复这句。

  三朵没怎么明白,却听懂了阿桃的话,笑嘻嘻的说。“我也不进锦绣阁。”亲呢的挽着阿桃的手,笑的好灿烂。

  “咱们就窝在家里玩耍。”阿桃喜笑颜开的接着话。

  季歌略显无奈的看向余氏,余氏瞅着那嘻闹成一团俩孩子,小声的安抚。“这才十一月呢,也还早着,到时再说吧。”

  “嗯,只能这样了。”季歌蔫蔫的应着。

  冬至过后,太阳好像出了远门,整天整天的见不着它了。天灰蒙蒙的,没有飘雪,也没有下雨,寒风细细碎碎的吹刮,无孔不入。

  十一月十三,花大娘和莹姐过来窜门,带来了刘家兄弟和余玮捎回来的信件,没有带亮亮过来,外面实在太冷了,怕他受不住,小孩子得稳妥些。

  “三郎还得两个时辰才能归家呢。”知道儿子又捎信回来了,余氏特别高兴,泡了两杯热腾腾的茶进屋。“来来来,喝茶,喝茶,这茶香着呢。”

  花莹挑着攒盒里的吃食。“阿杏也识字啊。”说着,她拧了拧眉头,抱怨着道。“没想到,这回都不能赶回家过年,也不知道那商队的管事是怎么想的,挣钱哪有团圆重要。”

  “什,什么!”余氏乍听这消息,有些承受不住,嗓子都尖了两个音。

  “余家妹子莫慌,莫慌。”花氏知道坏事了,白了眼自家闺女,真是个粗神经。“先让大郎媳妇把信给念了,你先听听信里是怎么说的。”

  花莹缩了缩肩膀,她这快言快语的毛病总改不了,可真愁。

  季歌忙拆了余玮的信,一目十行的看着,嘴里边说。“余婶,你听,我给你念念阿玮写的信啊。”

  要念儿子写的信了,余氏激动的情绪才略略平静了些,催促着。“快念快念,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,过年怎么能不回来呢。”整个人急的不行,眉头都拧成一团了。

  余玮的信跟上回的信差不多,结尾的时候,才稍稍说明,这回的商队得去更远的地方,过年就不回松柏县了,最快的也得来年三四月份才归家,运气好,跑了这一趟就能挣大笔银子,靠着这笔银子就能在县城踏踏实实的过日子,买宅子买店铺,不用愁柴米油盐。信件里依旧夹了张银票,依旧是二十两银子。

  “这是咋回事啊。”余氏捏着薄薄的银票,失神的呢喃,显然接受不了。

  季歌温声细语的道。“余婶我看看大郎信里怎么写的。”应该会写的详细些。

  刘家的信里,写的确实要详细,在西北遇见一支相熟的商队,俩家商队的管事不知道讨论了些什么,后来决定不返程了,去更远些的地方做趟大买卖。他们都不太乐意,却也没得法子,压根就不能自己做主。

  信里细细叮嘱着,都立冬了,天气寒冷,让季歌千万别出门摆摊了,上回信里夹了五十两,这回信里也夹了五十两,总共有一百两银子,就算好吃好喝的花着,也足够一家子嚼用了,除了这事,还寻问了家里的日常琐碎,又说了说在商队里的生活,以及路上的妙闻趣事,跟上回的信没什么差别,最后一遍又一遍的要他们顾好自己。

  透过薄薄的纸张,季歌仿佛可以看见大郎对家里的牵挂和担忧,怕是恨不得飞回来瞅上一两眼。家里还好能接到他俩的信,可他们在外面行走,却只能悬着颗心,日不安夜不眠。信里说是在商队里过的很好,只怕都是些场面话,报喜不报忧。默默的把信件折叠好,待三郎二朵回家了,他俩还得看看。

  都到了没法改变的地步,总得想些好的,跑一趟时间久是久了点,挨挨也就过去了,明年就不用面对分离了,可以安心的张罗宅子店铺的事,好好的把家整顿整顿。这院落只是暂时的居住地,不属于自己,也就没怎么拾掇,季歌琢磨着等往后,她定要把宅子拾掇的和她想像的一样,充满着家的温馨,像阳光清新的干燥暖暖洋洋。

  “比西北更远的地方那是哪里啊?”余氏一脸的问号。

  季歌想了想。“听说西北是个边荒地,比西北更远的地方,人迹罕见的深山老林?听说那地方出好药材,千金难求的。”其实她想的,西北是个边境区,再过去就是别的国家了吧?也不知是怎么个情形,还是别告诉余婶的好,至少这借口,她多少还能有些想像,真说了实情,不知道要慌成什么样了。

  “人参啊!”余氏瞪圆了眼睛惊讶的说着。“深山老林里出人参和灵芝这样的天价药材呢。”

  花氏也在旁边搭话。“可不就是,卖的可贵可贵了,难怪他们说,这跑一趟比以前跑两趟钱还要多,真来了运气挖出个百年老参,不得发财了。”

  花莹虽懂的不多,好歹丈夫回家后,也会跟她说说商队的事,知道点皮毛,虽然她也不太知道西北更远的地方,到底是个什么地方,可明显不是深山老林好么!她正要开口呢,就被老娘暗暗的揪住了胳膊。好吧,不说了,她吃果脯总行吧。

  “足足两个商队呢,就算遇着了野兽,都是青年壮汉,也出不了什么事,那野兽远远见着了,说不得还会转身就跑。”季歌眉开眼笑的嘀咕。

  余氏听着连连点头。“这倒是真的。像那狗,你若怕它,它还就一个劲的朝着你凶,你若放狠点,它就蔫了。”

  “可不就是这么个理,我跟你们讲个笑话……”花大娘说起以前村里出过一个笑话,吧啦吧啦。

  这话题就这么不着痕迹的转到了家长里短,说说笑笑的一下午眨眼就过去了,因冬日里昼短夜长,到了傍晚,那风刮地刺的脸生生疼。花大娘和花莹也就没有久留,看着时辰差不多,起身离开了猫儿胡同。

  ☆、95|095

  进了十一月中旬,天气难得放晴,阳光温热,透着股舒服的暖意。临近午时,余氏带着俩个小的正要进厨房张罗午饭,季歌见阳光好,便在院子里来来回回走动。自满了三个月后,不仅吃的多了,人也懒散了,还比较嗜睡,肚子的变化特别明显,一日大过一日。余氏乐呵呵的说,这是好事儿,证明孩子长的快。

  慢慢悠悠的走了十几圈,有些微微发热,季歌拿出帕子擦了擦额头的细汗,想着进厨房看看。却在这时,听见门外响起声音。

  “余婶,刘姐。”

  阿河他们过来了。季歌想着,转身打开了大门,眼里露出柔和的笑。“小安,阿河阿水你们过来了。”顿了顿,看着阿河手里拎的鱼。“在河里抓的?”

  “对。上午钓到的,正好拿着过来蹭饭,没有来迟罢?”阿河嘻皮笑脸的问。

  走在最后的柳安关紧了大门,对上季歌的视线,抿着嘴笑了笑。“刘姐。”

  余氏在厨房里听见动静,走到门口笑着打趣。“来迟了。我们饭都煮上了,怎地不早点过来?”

  “钓着鱼了才能过来啊。”阿水大声应着。

  季歌忍俊不禁。“赶情你们一个上午就钓了两条鱼啊?”

  “阿河哥阿水哥小安哥,你们过来啦。”三朵的声音特别兴奋。有故事可听喽!

  阿河变戏法似的,从身后掏出两串烤麻雀。“喊的这么甜,来,这是奖给你俩的,快吃,都有些凉了。”

  “阿桃,有烤麻雀吃了,阿桃。”三朵喜笑颜开的接过两串烤麻雀,蹬蹬蹬的跑进了厨房。

  季歌随口念叨了句。“钱该攒在手里,别总是买东买西。”自个都过的艰难,有顿没顿,隔三差五的过来,却不会空着手,零零碎碎总会带点儿。

  “大郎媳妇说的对,你俩年岁也不小了,该攒着些将来好讨媳妇。”余氏探出脑袋接了句。

  阿水一听这话就乐了。“余婶,我们是乞丐,哪个姑娘愿意当乞丐婆啊。”

  “净说胡话!”余氏虎着脸骂了句。“多好的小伙子,出息点。”

  阿河扬着声问。“家里的面米分快没了吧?我磨点麦子去,玉米要不要磨点儿?”

  柳安没有进堂屋,直接去了杂物间的石磨旁等着。

  “都磨点罢,一会烙饼给你们吃。”饭不够,烙饼也是好的,余氏知道这三孩子比起吃饭更爱吃烙饼,她烙厚一些,再剁点蘑菇肉酱。

  阿水和柳安在杂物间里磨着面米分,阿河就在屋前屋后的检查着门窗。“屋顶要不要拾掇一下?有没有觉的漏风漏雨的?”

  “都好,就是堂屋那门,你瞅瞅看哪里出问题了,有点儿咯吱声,听着不太利索。”余氏嘀咕了句。

  “嗳。我看看去。”阿河从院后走到了堂屋前。

  季歌泡了三杯热腾腾的茶放在桌子上,等着他们三忙完了,茶也就不烫嘴了。

  很快,厨房里飘起了浓浓的香味,阿水和柳安各端着一只盆进了厨房,熟门熟路的把面米分和玉米米分倒进了坛子里。

  “桌上有茶。”季歌指了指木桌。

  阿水端起茶杯喝了两口水。“刘姐,我们上午去葫芦巷了,三郎读书可认真了,卫小夫子问什么他都能回答出来。”顿了顿,又说。“我们偷偷的看了会,没打忧到里面的人。”

  “三郎教的那几个字,你学会了没?”季歌笑着问,调侃的道。“回头三郎问你,你答不出来,别又被打了手心。”

  一听这话阿水就打了个哆嗦,嗅了两下。“好香啊!光闻着香就好饿。”

  “那门整好了。”阿河走进厨房,打了盆水,净了手。

  余氏眉开眼笑的道。“那成,摆碗筷吃饭罢。给你们烙了一叠饼,还做了碗蘑菇肉酱,可劲的吃,够着呢。”

  “说戏文。”三朵笑的眉眼弯弯,漂亮的杏仁眼亮亮的看着阿河。

  阿河喝了口水,把三杯茶移到了矮柜上,搬着桌子搁屋中间。“行,讲戏文。这几天又听了桩好玩的。”

  今个饭桌格外的热闹欢喜,阿河说的是城北的富家公子在青楼里出的一桩丑事,对当事人来说是丑事,对他们平民百姓来说,却是件乐事儿,这些天街头巷尾都在讨论这事。

  饭后,阿河他们仨人没留多久就准备走了。

  三朵听故事听的正起劲呢,有点儿不舍,眼巴巴的盯着阿河。

  “下回有好玩的事再讲给你听,还给你带冰糖葫芦。”阿河眼里堆着柔柔的笑,亲切的如同一个邻家大哥哥般,周身的痞气收敛的干干净净,很显温和。

  三朵眼睛顿时就亮了。“烤地瓜,阿桃喜欢吃。”

  “都带。”阿河麻利的应了,伸手摸了摸三朵的发顶。“进去吧,我记得过两天你们要到林氏绣坊交络子吧,到时候带你们去玩。”

  “好好好。”三朵高兴的直接蹦起来了,拉着阿桃的手,一个劲的笑着,比悬挂天空的太阳还要明媚好看。

  阿河的情绪被感染了,带着一脸的笑,和阿河柳安离开了猫儿胡同。

  “大嫂,余婶,阿河哥说带我们逛街。”三朵颠颠儿的跑进了堂屋,阿桃关好大门紧跟在后面。

  余氏和季歌正在说事呢,听着三朵的话,俩人对视一眼。季歌问。“什么时候啊?”

  “后天。”三朵应着,开开心心的坐到了竹塌上。

  “会跟你说声的,阿河做事老道周全。”余氏在旁边说着,又道。“你看,我刚刚的提意怎么样?”

  季歌想了想。“还得问问阿河阿水怎么想的。”

  她俩刚说的就是,大郎他们得来年才能回来,天寒地冻的,小杨胡同的院落空着也是空着,不如让阿河阿水进去住着,度过这个寒冬。另一个原因则是,这屋子得住着人才成,隔一段不住人,少了人气,再住进去就显冷清了,总觉的哪儿都别扭的紧。

  “也是,等他们过来问问。”相处了一个多月,冷眼旁观,余氏觉的这俩少年真的挺不错,一旦有了好感啊,就特别容易心软,尤其自家儿子和这俩少年也没差多少年岁。

  过了两天,依旧是个晴朗的好天气,阿河和阿水来了猫儿胡同,拎了只野鸡,也不知道是在山里抓的还是买的,倒是挺难得。吃饭的时候,余氏把自个的提意说了说,俩少年沉默了一会,竟是红了眼睛,没有说话却点了头,脸上的神情,看的余氏都有些心疼了,真是造孽啊,多好的两个孩子。

  阿河和阿水带着阿桃三朵到处逛着,又去了锦绣阁看望二朵和秀秀,把俩小姑娘惊喜的,都有些反应不过来了。又去了天青巷,花伯在隔壁,花大娘在屋里做绣活,见四个孩子过来了,高兴的都合不拢嘴,坐了小半个时辰,他们才笑嘻嘻的离开。还去了铁匠铺找柳安,顺道带了点吃的,把小吃吃完了,这会时辰差不多了,没有急着回家,而是拐去了葫芦巷,等着三郎散学,五个人一路叽叽喳喳的返回猫儿胡同。

  阿河和阿水住进小杨胡同后,有邻居诧异的问怎么回事。对外的说法是,把父母搬到了县城来过年,有些住不下,正好小杨胡同的院子一直空着怪可惜,就让这俩小伙住进去添添人气,顺道解决了这个难题。

  连续晴朗了好几天,忽的又飘起了小雪,气温立即就降了下来,越发的寒冷,一直到进十二月,都没有转晴,灰蒙蒙的天,窝在屋子里不怎么动弹,吃吃喝喝睡睡的,总觉的时间过的快,有些恍恍惚惚,分不清今夕是何夕了。

  “大郎媳妇你说,这个月会有信么?上个月的信里也没见提。”余氏碎碎念着。

  季歌不太确定,思索着道。“有的话,大娘会过来的。”说着,停了会。“余婶你说,花大哥都不能回家过年,咱们把大娘和大伯接过来住吧,还热闹些,离大康胡同也近,窜门方便不少。”进腊月了,就大娘和大伯俩个冷冷清清的,又要忧心出门在外的儿子,心里指定不好受,不知道有多煎熬呢。

  “这个好。我觉的行,今个没飘雪也没下雨,咱们去天青巷一趟?都初六了,正好买些熬腊八粥的食材。”人越多越好越热闹,余氏喜滋滋的想。

  “好。”季歌二话没说就应了。

  正当她们四个要出门时,大门外响起了一朵的喊门声。

  “大哥大嫂。”季歌打开大门,略有些意外。“里边坐。”

  一朵看着季歌的肚子。“咦,你这肚子都跟我的一般大了,感觉怎么样?有没有觉的难受,不会是怀了双胞胎吧?”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