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天汉之国

第224节

天汉之国 安化军 11645 2024-07-10 18:10

  王中孚点了点头。道:“没想到我们一出军校,就去这么艰苦的地方。这些日子听人谈河东,可是缺衣少穿,日常连糙米都吃不上,日子苦啊!”

  一边说着,两人走到树底下,闲坐在那里乘凉。

  过了约半个时辰,有号声响起,两人急忙站起来去排队。

  两人都已经是小军官,各有自己的队伍。队伍整好,带着进入不远处的校场。校场早有一个军官在那里。整好队伍,一声令下,大家都拿出自己的小交椅,在校场坐下。

  王宵猎和汪若海一起进入校场。看到这样的情形,道:“现在的军队,终于有些样子了。不再像从前一般,一支队伍,再也无法做到整齐划一。”

  到了主席台上面,汪若海到旁边落座,王宵猎走到中央。

  看着众人,王宵猎沉声道:“制置使司考虑再三,觉得有必要联络河朔英雄,措置河东一路。那里与本朝有洛阳相隔,远在敌后,诸多不便。但是,人民翘首南望,盼王师归来。金军嚣张跋扈,处事惨无人道。我们本是义军,岂能置之不理?因此,决定设置晋、绛招抚使司,以姜敏为招抚使,配合来石的李宋臣和泽州的梁兴,在河东路抗金。你们这八百多人,就是专门选出来到河东去的。”

  王宵猎说的简明扼要,下面的人一听就明白。他们都知道,自己将要到河东路去,在那里开辟一处抗金的根据地。今天到这里来,就是要出征了。

  看了看众人,见下面静悄悄的,没有人交头接耳,王宵猎暗暗点了点头。这里的人,大部分是从军队选出来的优秀干部,一部是新毕业的军校学员,还有一部分官员。人员分散来源,是避免军队中形成小团体,给姜敏带来额外的困难。各种人才都有,也是为了给姜敏提供方便。

  因为缺乏人才,王宵猎并没有在河东路设根据地的意图。直到姜敏提出到河东去,才让王宵猎动了心思。几个月过去了,从姜敏写回来的信看,王宵猎觉得此事或许可行。

  王宵猎已经确定了北伐的目标,就是联合翟兴,进攻洛阳。进攻洛阳的战役不是一座城,而是西到陕州、虢州,东到郑州,北到黄河的一场大战。伪齐刘豫会从郑州方向来援,金军则可能从陕西、河东来援。陕西方向,有商州、卢氏县的军队,东边有颍昌府的军队。惟有河东路方向,王宵猎没有自己的力量。李宋臣和梁兴的军队只能骚扰,不能给金军太大的威胁。

  这种情况下,能在晋州、绛州有一支军队,就太有用处了。这处根据地建设起来,王宵猎就完成了对洛阳的四面包围,只等瓜熟蒂落。

  翟兴是河南府、孟州、郑州的镇抚使,兼知河南府。能不能与王宵猎密切配合,是战略能否成功的关键。王宵猎一直犹豫,便是因为这一个原因。翟兴是本地土豪,让他像李彦仙一样与自己合兵,是很不容易的。此事没有别的办法,只能徐徐图之。

  看着众人,王宵猎道:“因为中间隔着洛阳,道路不便,所以你们到河东路后日子会非常艰难。其他东西可以运,粮草很难运输。你们必须想办法,种出粮来,养活自己。我们支持李宋臣和梁兴,只是在他们青黄不接的时候,运少许粮草过去,而且还主要是他们在运输。你们这么多人就难了。”

  “所以河东路的关键,首先就是生存。你们要找到合适的地方,采取合适的方法,种出粮食,不被金军抢掠。有了粮草,才有后续的发展。现在选的地方,是在晋州的神山县。那里在群山之中,道路比较少,容易防守。而且金军在河东路的兵力不足,坐比较安全。但是,神山地瘠民贫,养活不了大军,必须想办法从其他地方筹措粮草。如何安排,由晋、绛招抚使姜敏全权措置。”

  “到了河东路,必须记住,我们的一切都是来自于人民。兵员从人民中招募,食物由人民提供,就连战斗,也离不开人民的支持。你们去之后,一定要牢牢地扎根于人民之中。不要当了兵,手中拿起了刀枪,就觉得是人民的保护神,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。这一点,事关你们的生死存亡,不可须臾忘了。”

  “在敌后作战,组织极为关键。到了河东路之后,你们要执行更严格的纪律,服从命令。绝不可以上级说一个样子,你做的又是另一个样子。那里严峻的环境,没有什么温文尔雅。一旦不服从命令,前线主官有生杀予夺之权。只有你们有献身的精神,才有光明的未来。”

  “在敌后作战,与正面战场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。我会命令姜敏,设立一所学校,专门教授将士需要的战法。这些战法还是那句话,从实践中来,应用到实践中去。这些工作,我相信姜敏能够做好。我也相信你们,到了河东路后,会打开新局面。你们发展起来,我们就有了北伐的基础。”

  “此次在河东路设置基地,我们付出了很多。你们八百多人,都是挑选出来的精良人才,应该做出优良的成绩。除了你们,我们还要付出大量的人力和物力。希望你们不负所望!”

  听着王宵猎的话,下面的人心情各异。大部分的人,都觉得胸中一腔热血,恨不得插翅飞到河东去,在那里开始一番自己的事业。王宵猎说的困难,大家并不在意。

  第543章 过尽千帆皆不是

  太阳挂在西天上,洒下最后一抹余晖。天上的云不厚,层层叠叠,变幻着奇妙的色彩。

  院子里,早已经摆下宴席。王宵猎和汪若海做东,为即将出征河东的将士送行。

  在河东路建的招抚使司,姜敏为首,还要配置其他官员。经过深思熟虑,王宵猎决定暂不给姜敏配置政治官员。那是正规军的配置,河东现在还不合适。

  在夕阳的余光中,众人纷纷落座。

  方成,将要到任的副招抚使,也是出征的总指挥。曹沫,参谋长。郑肖林,左统领。马群,右统领。肖堂,掌书记。这几个人有一个共同点,本是平民子弟,都是在王宵猎到襄阳后参军。其中方成、曹沫和肖堂本是河东人,逃难来到邓州。

  倒满酒,王宵猎举杯道:“你们到前线去,是打仗的。今天给你们送行,特意喝烈酒。我本是不怎么喜欢喝烈酒的。但军中不一样,烈酒才配得上战场的上血雨腥风!”

  说完,一饮而尽。

  五人一起站起,举起酒杯,仰头喝下。

  让众人落座,王宵猎道:“都座下。你们到河东,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。根据地建立起来,就标志着我们即将反攻,襄阳的局势到了一个转折点。今夜不必拘束,我们说一说心里话。”

  说完,给大家倒酒,殷勤劝菜。

  王宵猎不是一个讲究吃的人,菜只要味道正,没有异味,符合时令最好。现在是秋天,桌上都是大鱼大肉。豆腐箱、板栗焖鸡、四喜丸子、蒸排骨、红焖羊肉、烧黄鳝、连汤肉片、清蒸鳊鱼之类,还有凉拌藕片、凉拌黄瓜、清炒绿豆芽和香菇青菜几个素菜。

  吃了一会,大家有些饱了,有也些酒意。把几个肉菜撤下去,上来葡萄干、核桃、柿饼、蚕豆等零嘴。旁边一个炉子,亲兵切了肉在烤。

  王宵猎道:“初来襄阳的时候,我还以为这里是敌后,要按敌后的办法来搞。很快发现不是。金军并没有占领中原的打算,大片土地无官驻守。几年时间,平平安安,占据了十几个州郡。我们的军队战斗力还过得去,周围没有一个打得过。现在,只要伪齐不大举进攻,我们这里很平静。几场大仗,还是我带兵去其他的地方,南下北上,跟金军打的。三年了,我们的力量不比从前,要多想一想。”

  汪若海道:“节帅的意思,是北上攻取洛阳地区。有几个难处。一是中间隔着翟兴所部,而且翟兴是河南府知府。翟兴是洛阳的土豪,非李都统可比。我们大军北上,在翟兴眼里,就是鸠占鹊巢了,必然有许多矛盾。此事节帅只能与翟兴慢慢商量,心急不得。再一个,洛阳的地理位置重要,一旦被我们占领了,伪齐就断了与陕西的联系,必然会不死不休。如此一来,河东路就关键了。”

  方成道:“节帅但有吩咐,我等必然万死不辞!”

  王宵猎摆了摆手:“不要这么认真。今天晚上我们随便聊一聊,让你们心里有数。”

  方成道:“我们当兵的人,只知道听军令行事!”

  王宵猎道:“此次去河东路,只知道听军令可是不行的。正是因为如此,临走之前,我要再跟你们聊一聊。到敌后作战,跟在这里完全不一样,你样要有心理准备才好。”

  汪若海道:“你们不必如此拘谨。节帅找你们来,就是说一说到河东后会遇到的困难,你们应该怎么做。尽量放轻松些,有什么疑惑你们提出来。”

  王宵猎道:“河东的事情,定的是由姜敏做主。姜敏本是京东路密州信阳镇人,随着父亲经商,因为金军进攻开封府而流落。在唐州的时候遇到我。见他天姿聪慧,流落江湖之间着实可惜了,带到了新野的军校。后来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。别人要学几年的东西,他几个月就倒背如流,堪称无人可比。这样的人才,在任何人那里都不会埋没。但我认为,学习不只是死记硬背,最关键是看学到什么。诸葛孔明在隆中的时候,与其同游的石广元、徐元直、孟公威读书务必精熟,而孔明独观其大略。为什么?没有那么多为什么。实际上,我们读的书中,大部分内容是没有用的。真正有用的,就那么几句而已。一眼可以看通这几句有用的,也没有必要对书精熟了。这几句,不同的人看到的会不同,所以观其大略就可以了。”

  说到这里,一边汪若海不由苦笑。同时代的人,汪若海算是思维敏捷,不死读书的翘楚人物。但与王宵猎读书比起来,竟成了寻章摘句的老雕虫了。

  王宵猎读书,很少一次看完。往往都是拿起来随手翻一翻,便放到一边。过一段时间,偶然想起了什么再翻一翻。然而每次讲起来,往往都是王宵猎能把书里的意思讲明白。

  诸葛亮看书只观其大略,而且《魏略》里的意思,读书务必精熟的其他几人都不如他。这让后代的人很不解,想出了许多说法来解释,说诸葛亮观其大略的意思,不是不精熟。甚至有人说,诸葛亮的观其大略,是要先精熟才行。

  你是诸葛亮吗?你有诸葛亮聪明吗?你读书要精熟,诸葛亮又不需要。《魏略》说得很清楚,诸葛亮每晨夕,从容抱膝长啸。很从容,不是苦读书的样子。

  其实绝大部分的书籍,都不需要精熟。除非是小说、诗词之类,确实吸引自己。大部分书里,像什么比喻、夸张之类,归纳、演绎等方法,都是非必要的,完全可以不看的。最重要的部分,往往就是几句话。只是因为看书的人难以理解,才多了很多内容。诸葛亮不需要这些,只要看结论,而且能够理解结论,为什么要精熟?只要观其大略就可以了。

  王宵猎道:“学习,我一向认为两件事最重要。第一是要学进去,知道学的是什么。第二是能够走出来,不要被学习的知识牵绊住。姜敏天生聪慧,往往过目不忘。别人看是聪明,但在我眼里,并不知道他学进去没有。直到后来,他在汪参议手下做了几年事情,发现确实做得精细,非他人可比,才知道是个人才。现在到河东路,学进去还是不够的,要能够走出来才行。姜敏能不能走出来?说一句实话,我的心里也没有底啊!所以你们去河东,我要再三嘱咐,不要把事情做坏了。”

  方成等人急忙叉手:“愿听节帅教诲!”

  王宵猎苦笑着摇了摇头:“我又有什么教诲给你们,不过是讲道理罢了。道理能不能讲通,你们能不能理解,那就是另一回事了。”

  说完,举起酒杯,王宵猎与众人喝了一杯。

  说到这里,王宵猎看了看汪若海,微微叹气。

  就连跟在王宵猎身边的汪若海都稀里糊涂,更何况别人呢?

  王宵猎道:“说白了,不过是我们遇到的困难太大,实在难以解释,才不得不如此。以前讲天子受命于天,代天牧民,群臣辅佐天子。可天是什么?如果上天有德,如何会看着自己的子民受苦受难?此次金军南侵,不止是破了开封府,两帝北狩,不知多少宗室北迁,还有人民呢?北边就是中原,曾经是天下最繁华的地方。可现在呢?多少州县千里无人烟,多人妻离子散,还有多少人只留下一副白骨!面对这种惨相,上天情何以堪!如果上天有眼,怎么会这个样子?这个时候,不管是什么原因,上天靠不住了,那就只能我们自己去找天命。去哪里找呢?所谓礼失求诸野,只能去人民中找了。”

  说到这里,王宵猎看着一轮圆月慢慢升起来。清澈皎洁,如水的月华洒向人间。

  而其他的一切知识,则都充满了虚幻。最少在这个时代,作用不大。

  现在想想,以前的知识,其实大多没用。便如江上等船,看过了千艘却没有等的那一艘。

  “过尽千帆皆不是,斜晖脉脉水悠悠。”

  第544章 天道

  理了理思绪,王宵猎道:“说军队要立足于人民当中,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,许多人不理解。国家大事,与小民何干?此事我说了多年,直到现在,许多人还是稀里湖涂的。”

  汪若海道:“子曰,君者,舟也;庶人者,水也。水则载舟,水则覆舟。到了唐时,太宗深以为此言在理,多次用以告戒群臣。节帅说的话,大约与此类似。”

  王宵猎摇摇头:“参议,这两种说法没有什么类似的地方。你说类似,还是没有深刻理解为什么我讲要跟人民同呼吸共命运。我们掌权的人,必须要想明白,权力从哪里来?以前的说法,皇帝的权力从天命来,群臣的权力从皇帝来。现在天下这个样子,我不相信以前的天命了,而要寻找真正的天命。这个真正的天命是什么?我认为是人民。”

  “什么是人民?做官的是不是人民?读书人是不是人民?种田的是不是人民?商人是不是人民?做工的是不是人民?富人是不是人民?穷人是不是人民?这样问是不对的。我们生活在世界上,一般来说最少有两重身份。一重是个人,我希望幸福美满。还有一重,是一个团体的一分子。这个团体由一个人一个人构成,可以是家庭,可以是民族,当然也可以是国家,也可以是天下。汉魏的时候讲孝,那么那时候人们认为最重要的应该是家,国家和个人都是在家上面衍生出来。到了我们这个时候,同样讲孝,但孝没有那么重要了。最重要的是什么?是国家。那么人民,就是国家之下的人民。”

  “国家之下的人民,是不是要一个人一个人去问?或者说,我们做得足够好,大家都满意,那么就是得到人民的天命了?不是的。去问,问的是个人的意见。而天命下的人民,既有个人,还有由个人组成的整体。两者混杂在一起,组合起来才是人民。有的时候是整体重要,有的时候则是个人重要,并不是一成不变的。准确地把不断变化的人民的意愿寻找出来,是当权者要做的事情。”

  汪若海苦笑:“若是不断变化,又说不清楚,如何作得了准?”

  王宵猎道:“因为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的,有什么办法?不能够因为事情太难,我们就不去做,想个简单的办法湖弄过去。这个世界,是湖弄不得的。”

  汪若海不语。如果什么事情都认真,事情还做得成吗?

  王宵猎道:“世界是什么样子的?实际上,这个世界的事情,什么都有可能。你生出来,可能在富贵之家,也可能家中一贫如洗。可能一辈子在田园劳作,也可能上学读书,也可能做生意,做工匠。纵然你天资再好,过目不忘,问一知十,如果不就学,百年之后也不过是黄土一堆而已。对个人来说,这是没有办法的,有人归结于自己的命不好。”

  “有人说,这是偶然性和必然性。偶然中有必然,必然中有偶然。其实呢,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这个样子,我们只是说不清楚而已。以前的学问,总是想问人是什么样子,世界是什么样子的。他们觉得知道了这两个问题,世上的事也就简单了。比如说,君子要仁义礼智信,作为孩子要孝,作为臣子要忠,与人交往要信。不管做什么事,都有相应礼节。觉得人人都如此,这世界就安宁了。其实,怎么会呢?这个世界上的事情,不是连续的。如果连续,就不会发展了,就不会千奇百怪了。但是,不连续的事物,却又是相互联系着的。便如天下间的人,哪里有一模一样的呢?各不相同。但认为各不相同的人,就应该是没有联系的,那又错了。比如一个国家的人,总有一些一样的东西。一个家族的人,就更加是如此。如果数量多了,不管是人还是事务,都会从统计上表现出一种性质。我讲了很多次,我们做官的人,一定要学一些统计学的知识。知道统计学的知识,就应该明白,这一种分布叫作正态分布。”

  汪若海点了点头,样子有些无奈。王宵猎讲的这些并不难,但理解还真不容易。

  王宵猎道:“也就是说,作为个体,只能无奈地看待自己的命运。纵然你是万世一遇的奇才,没有外部的条件,没有人赏识,可能就什么都不是。但作为整体,不会因为个体的杂乱无章,世间就没有规律了。做官的人,既要明白个体的需求,也要明白整体的趋势。脱离了个体,整体的趋势毫无意义。但在整体之下,面对许多的人,个体的意义也不大。怎么把两者结合起来,才能寻找到天命。”

  说到这里,王宵猎叹了口气:“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,我说不清楚。人应该是怎样的,我同样说不清楚。世界本来的样子,我们称之为道。人本来的样子,称为天命。两者合起来,称之为天道。我们做官,就是在滚滚红尘中寻找天命,顺应天命,寻找我们的道。所以我们的官,求的不是富贵,求的是我们的天道。我们是求道者,在红尘之中,寻找天道。”

  汪若海道:“子曰,朝闻道,夕死可矣!在下惭愧,节帅的话,一时听不明白。”

  王宵猎道:“我也讲不明白,又有什么惭愧呢?我只是知道,世界上的事不那么简单罢了。面对不知道的事情,不要贪图方便,想化繁为简,而要坚定地认真做下去而已。”

  说完,王宵猎没有说话,静静地看着远方。

  这个时候,突然想起自己的一个当老师的小学同学曾经问自己,为什么电视上、报纸上都在讲八荣八耻、和谐社会、科学发展观,而自己在现实中看到的,都是熘须拍马、讨好上级。当时王宵猎只是说因为书没读透,所以才困惑。其实何止是书没读透,还有没有认识到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的。不是他身边的人说一套做一套,而是人类社会本来就有整体和个体两副面孔。电视上、报纸上说的,是整体;而他看到感觉到的,是一个一个的个体。

  不要把整体的要求放到个体身上,那样谁都受不了。比如儒家说的君子如何如何,本来意思是统治阶级,而不是升斗小民。当社会发生变化,变成了平民社会,把这些要求放到了平民身上,哪一个受得了?便如清朝时说官员满口仁义道德,一肚子男盗女娼,就是如此了。

  把儒家的许多理论,与个人修养脱开来,而放到一个政权的身上,许多事情就合理了。

  过了许久,王宵猎才道:“我们必须真切地认识到,一个社会的所有事情,都有整体和个体两个方面的性质。脱离了哪个方面,都是不对的。不是说我是升斗小民,就应该从百姓的角度看问题;我是个官员,就要从政权的角度看问题。这样理解不正确。官员必须要理解百姓,不然官就做不好。百姓不一定要理解官员,这是他们的自由。我们常称民为子,童言无忌,孩童当然没那么拘束。作为一个政权,是由人民组成,所以必须立足于人民之中。因为所谓天命,我们不知道有没有,也看不明白,虚无缥缈的事情何必深信不疑呢?没有外面的天命,我们就只能靠自己。靠自己,政权就只能靠人民。”

  说到这里,对方成道:“你们到河东以后,要把我的许讲给姜敏听。你们听不明白,最好姜敏能听明白。听明白了,他才知道应该怎么做,才能把事情做好。”

  没有人明白没什么,随着时间慢慢会有人明白。哪怕到了最后,一个人也不明白,那又有什么关系呢?王宵猎最少可以告诉自己,这个世界我来过。不过,王宵猎最希望的是,姜敏要明白。

  第545章 做好准备

  已经是深秋,天气凉了,太阳却格外热,晒在身上火辣辣的。院子里的银杏树一片金黄,点缀着白色的果子。一只黄狗懒懒洋洋地趴在屋檐下,半眯着眼睛。

  正厅里,方成等人正襟危坐,看着中间的姜敏。

  士卒上了茶水,姜敏请了茶。道:“诸位是节帅千挑万选出来,远从襄阳来到这里。说实话,我也一样,只是早到了几个月而已。刚才我与副招抚交谈了一番,知道节帅非常看重这里。你们来的时候节帅说的是,要钱给钱,要物给物,要人给人。只要襄阳那里有的,我们需要,都可以给我们。节帅如此信任我们,讲心里话,压力好大。我想了又想,还是先跟诸位谈一谈,明天再给你们接风。”

  “我本是乡小子,自小连学堂都没有进过,大字不认识一个。后来逃难到了唐州,才因为是在节帅的治下入学。在学堂里,我不是好学生,老师的话也不听。大家羡慕我学得快,也时常笑我。学得快又有什么用呢?无非是长大了之后,能够认识些字,可以到城里找事做。偶然碰到节帅,把我带到了新野,进了军校。半年之后,让我进了使司,一直跟在节帅身边。”

  说到这里,姜敏抬起头,看着外面的银杏树。此时银杏的叶子已经变化金黄色,在微风中轻轻摇摆,好似是黄金妆成。天地间静悄悄的,偶尔传来一声鸟鸣。

  沉默了一会,姜敏道:“我把自己看成节帅的学生,在他身边,由节帅言传身教。几年了,多少应该学到一点东西。当时提出来河东路,只是我不想一直待在使司,感觉学不到东西了。来前线,好歹立些战功,不让别人说三道四。节帅没有说什么,给我一个招抚使的官职。”

  说到这里,姜敏颇有些感慨。

  “所谓读万卷书,不如行万里路。节帅也经常说一句话,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许多东西,不是靠读书学习就能知道的。初来河东路,我带了几百人。说实话,节帅很看重我了。到了神山县后,便就要建个根据地,准备大干一场。哼,想得太真了。没有多久,金军来了一百多人,不但是屠了神山县城,整个县都被祸害一遍。在后方的时候怎么也不会想到,一百多个女真人,就可以造成这么大的破坏。神山县人户本来就少,现在更是少见人烟了。最后我们追金军残兵,遇到一个花胳膊杜五,非要给我们做向导。这个杜五好吃懒做,村子里没有人喜欢他。但是,他的孙子被金军捉了去,不管怎么样他都要跟着我们把孙子找回来。结果他早前他被女真人打伤了,死在了我们追上金人的前一天。而他的孙子,已经被女真人做了军粮。这件事情,好长时间都是我的心魔,夜里不能睡觉――”

  说到这里,姜敏沉默了下来,又回想起那个噩梦。

  提高声音,姜敏道:“既然到了河东路,就必须要明白这里的情况。河东土地贫瘠,而我们又多活动在山区,粮草必然是困难的。大家都要有心理准备,在这里就要过苦日子!吃不了苦,还是早走!”

  方成道:“招抚放心,来之前节帅就说过了。我们有心理准备!”

  姜敏点了点头。道:“在使司的时候,节帅经常说起,要做好被敌军包围,在敌后作战的准备。闲来无事的时候,还跟我说了许多敌后作战的事。只是女真人的兵力不足,实际上对黄河以南没有那大的兴趣,襄阳和邓州才安安稳稳。现在我们到河东来了,相当于做了节帅以前准备做的事。”

  lt;div style=quot;text-align:center;quot;gt;

  lt;scriptgt;read_xia();lt;/scriptgt;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